期刊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散文中的本土意识 被引量:2

The Sense of Nativeness in Macao's Prose Works Since 1980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散文创作呈现了不断加强的本土体验、文化中介身份与家园意识认同的特征。这些传达本土意识的话语具有“虚构”主体性的作用,去激活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思考。 Since the 1980s,som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Macao's prose works,such as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ve experience,the identity of cultural intermediary and identifying the sense of homeland.The works which express the sense of nativeness have helped establishing subjectivity 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writ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作者 陈少华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1,65,共7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澳门散文 本土意识 文化中介 家园意识 Macao's prose works sense of nativeness sense of homeland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谭国根.《主体建构政治与现代中国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页.
  • 2林玉凤.《澳门现代汉诗创作的回顾与展望》.陈炳良等编.《现代汉诗论集》,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出版,第215,219页.
  • 3禤伟旗.《南湾灯影》,澳门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 4冯倾城.《永恒的飘逝》,澳门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 5李公荣.《何处宜我居》,澳门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 6饶芃子.《澳门散文选·序》
  • 7盛英.《云破月来花弄影—澳门女性散文一瞥》.《千禧澳门文学研讨集》,澳门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页.
  • 8《澳门文学丛书》“编者前言”,《澳门文学丛书》20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 9凌钝.《混沌边缘》.澳门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同被引文献33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