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体育教学》
2006年第3期42-43,共2页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参考文献4
1 魏晓光.试析发展学生“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15-17. 被引量:42
2 肖焕禹.现代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演进及发展趋势[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17-22. 被引量:40
3 莱瑞.D.翰斯利,托马斯.M.戴维斯,卞薇.美国青少年身体测试标准的发展简介[J] .浙江体育科学,1998,20(2):58-60. 被引量:19
4 王皋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1-4. 被引量:52
二级参考文献9
1 香港体适能总会·体适能推广计划研究报告简介[J] .体育学刊,1997,4(3):122-123. 被引量:12
2 龚忆琳,粤林.何为体适能?[J] .体育学刊,1995,2(2):99-99. 被引量:30
3 [5]Femando SD, Paranavitane SR, Rajakaruna J, et al., The heal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school children in two rural communities in Sri Lanka. Trop Med Int Health, 2000
4 [6]Keller W, Filmore CM, Prevalence of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World Health Statistics. Quarterly, 1983
5 [7]Brancati FL, Wang NY, Mead LA, Liang KY, Klag MJ Body weight patters from 20 to 49 years of age and subsequent risk for diabetes mellitus: the Johns Hopkins Precursors Study. Arch Intern Med, 1999
6 [8]McMurray RG, Harrell JS, Bangdiwala SI, Deng 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obesity of rural and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 Rural Health, 1999
7 [9]Ji CY, Ohsawa S, and Kasai N, Secular changes in the stature, weight, and age at maximum growth increments of urban Chinese girls from the 1950sto 1985. Am. J. Hum. Biol,1995
8 张健忠,谢佩娜.美国高校“体适能与健康的原理与应用”探讨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18-220. 被引量:24
9 陈天霞,余鲁军,佘钥,高建宇.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3):98-101.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143
1 韩迎春.初探啦啦操教学实践对初中女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 .体育视野,2022(17):97-99.
2 陈远莉.基于处方教学理论的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4):59-62.
3 许延威,韦硕.追赶与超越:我国体适能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贵州体育科技,2020(2):37-41.
4 沈建华.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基本含义、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81-85. 被引量:64
5 胡爱武.快乐体育思想与女生体育教学[J]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117-118. 被引量:1
6 陆惠珠.中德两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模式比较[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6(4):31-32. 被引量:2
7 苏长滨,闫桂兰.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演进及发展趋势[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34-35.
8 黄河.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大家,2012(5):146-147.
9 陈雷,杨勇,段东平.健康体适能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 .大家,2012(7):145-145.
10 唐月香.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1):193-19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56
1 于可红,母顺碧.中国、美国、日本体质研究比较[J] .体育科学,2004,24(7):51-54. 被引量:63
2 张建华,殷恒婵,钱铭佳,杨铁黎.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体育与科学,2001,22(1):68-70. 被引量:67
3 蔡笃儒,赖春荣.中小学生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3):29-30. 被引量:47
4 曹若湘,王绍丽.北京市学生肥胖流行状况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63-564. 被引量:17
5 宋尽贤.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尽职尽责[J] .体育教学,2005,25(6):1-1. 被引量:7
6 姜林.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教学改革的再认识[J] .体育教学,2005,25(6):12-12. 被引量:2
7 姚兴家.儿童青少年肥胖判定及干预策略[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185-186. 被引量:24
8 张向阳.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问题之我见——与朱土甘老师商榷[J] .体育教学,2006,26(2):55-55. 被引量:1
9 肖夕君.体质、健康和体适能的概念及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146-148. 被引量:69
10 杨敏,刘平清.关于高校开设体适能课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5-126.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8
1 卞思明.促进羌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刍议[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S1):84-85.
2 王永明.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体育评价标准[J] .体育科技,2006,27(3):89-91. 被引量:3
3 余志琪,潘红霞,董静梅.美国体适能的学科发展对中国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的启示[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42-46. 被引量:28
4 陈莎莎.浅析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124-125.
5 相振伟.欧美体适能教育进展对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启示[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4):90-93. 被引量:6
6 寇莉娜,姜明.体育专业研究生体适能自主测试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2012,31(5):60-62.
7 苏露,文艳群,邱玉蓉,许凌.2017年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16(3):24-28. 被引量:13
8 欧阳健,杨猛,李民.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探究[J] .青少年体育,2020(11):64-6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1
1 柴玉,李玉民.基于“双减”政策的儿童体适能课程进校园可行性研究[J] .体育视野,2023(14):80-82.
2 刘星雨.面向3~6岁儿童的亲子体适能课程模式初探[J] .体育视野,2023(6):54-56.
3 王菊芳.曲靖市2019年部分中小学校学生身高体重发育状况分析[J] .保健文汇,2021(1):225-226.
4 邬东,肖旭阳,谭兵兵,吕瑞琦,乔田,赵莉,成果.2021年成都市1553名7~12岁儿童体质指数与龋病的相关性[J] .卫生研究,2023,52(3):509-513. 被引量:1
5 黄永正,胡永红.足球特色学校与非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比较研究——以粤北地区中学生为例[J] .内江科技,2022,43(7):109-111.
6 彭博,贾海翔.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与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9(3).
7 武广金.在新课标要求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识图”能力[J] .新课程(教研版),2012(1):175-175. 被引量:1
8 郑良绵.浅谈如何正确评价中学生的体育学习[J] .新课程(中学),2012(1):186-186.
9 高俊,陶成,马静岩.学生体质健康综合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129-131. 被引量:3
10 袁振博.将健康体适能理论引入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198-198. 被引量:5
1 汪德华.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基本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09(27):118-119.
2 郭小海,陈国.对中美两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J] .科学与管理,2008,28(3):16-16.
3 胡晓敏.小学作文健康评价研究与实践[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8(8):75-76.
4 李建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2):75-76. 被引量:16
5 张宝鑫.对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标准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647-649. 被引量:39
6 魏翀,颜维宝,胡广军.甘肃省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184-185. 被引量:6
7 吴嘉玲,平越.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演进与意义——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解读之一[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2):75-77. 被引量:9
8 王云冰,单紫徽,闫振龙.陕西省高校研究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学校体育,2013,32(6):76-78.
9 李良胤.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J] .华章(初中读写),2007(7).
10 北京出台中小学体育新标准[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4(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