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信息界》
2006年第11期27-29,共3页
Information China
同被引文献77
-
1仲伟俊,梅姝娥.企业经营战略和信息系统技术战略的结合方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51-56. 被引量:8
-
2管强,张申生,杜涛.基于Web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集成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31(6):33-35. 被引量:12
-
3龚睿,杨贯中,陈莉.面向Web服务的电子政务工作流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12):229-232. 被引量:7
-
4高洁,辛文卿.知识管理思想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5,26(4):21-24. 被引量:13
-
5陈威,杨贯中,陈莉,刘思明.基于消息中间件的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流模型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14):1021-1024. 被引量:6
-
6汪向东.从不同发展模式归纳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以联合国DPEP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的研究为例[J].中国信息界,2006(9):25-26. 被引量:5
-
7汪向东.“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研究”(2)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观点变化——以电子政务咨询公司爱森哲(Accenture)为例[J].中国信息界,2006(10):29-31. 被引量:2
-
8贺佐成.试论电子政务协同的内涵与特征[J].现代情报,2006,26(7):210-212. 被引量:11
-
9赵程鹏,陈忠伟.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2006,23(06X):103-104. 被引量:4
-
10叶艳,杨东,江志斌,鲁建厦,兰秀菊.基于Ontology的电子政务流程知识建模与集成管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0(9):1549-155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4
-
1邵德奇.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特点与趋势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0(3):46-49. 被引量:4
-
2黄菁.基于战略对应的电子政务阶段性发展和路径选择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3):14-18.
-
3张红亮,梁晓鹏,亢爱国.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09(6):38-40. 被引量:3
-
4王琳,高洁,胡莎莎.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研究背景与现状[J].情报资料工作,2012,33(6):6-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9
-
1黄晓霞,黄曼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综述[J].商情,2010(26):136-137.
-
2张曙晟.基于敏捷的电子政务软件项目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1,9(12):85-88.
-
3王琳,高洁,胡莎莎.协同政务知识共享:研究背景与现状[J].情报资料工作,2012,33(6):6-11. 被引量:2
-
4郭振华.电子政务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5):83-85. 被引量:3
-
5张铠麟,王娜,黄磊,王英,张汉坤.构建协同公共服务:政府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法研究[J].管理世界,2013,29(8):91-100. 被引量:57
-
6王凯,刘进海.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6):5-6. 被引量:1
-
7任蔚.一种基于ESB技术的居民社保信息共享平台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6):195-196. 被引量:1
-
8陈灏,张禾青.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学视角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10):83-84.
-
9史树生.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应创新发展[J].才智,2013(28):2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