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林业》
2006年第06A期20-20,共1页
Forestr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33
-
1韦荣华.退耕还林的四大成效[J].中国林业,2004(08B):21-23. 被引量:14
-
2马宝莲.加强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思路与对策[J].山西农经,2004(3):58-61. 被引量:1
-
3龚伟,胡庭兴,宫渊波,张健.退耕还林中林草模式效益评价与物种的选择与配置[J].四川林勘设计,2004(3):1-7. 被引量:18
-
4袁盛.黔北地区退耕还林模式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69-70. 被引量:1
-
5黄福奋.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2004,33(3):161-162. 被引量:2
-
6胡中常,袁志湘,肖和平,严小斌,马艳斌,罗天祥.隆回县高海拔山区高效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3):195-199. 被引量:2
-
7梁朝晖,梁立兴.银杏——西部退耕还林优良的造林树种[J].防护林科技,2004,17(6):77-78. 被引量:2
-
8李正才,傅懋毅,谢锦忠,周本智,肖体全,吴明.沐川县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地碳截留效应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382-387. 被引量:9
-
9伏柯.宁夏大果枸杞——退耕还林理想的生态经济型树种[J].甘肃农业,2005(1):18-18. 被引量:2
-
10彭珂珊,吉娟玲,徐学选.试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J].科技导报,2004,22(12):23-2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
-
1高超,袁德义,邹锋.论油茶在南方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7):205-208. 被引量:7
-
2黄泽胜.福贡县山城绿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城市林业,2012,10(3):23-24. 被引量:1
-
3贾松伟.退耕还林前后森林碳储量变化及碳汇经济价值估算——以洛宁县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1):68-71. 被引量:3
-
4杨兴茂,王发冬,周晓.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的研究[J].现代物业(下旬刊),2014(6):21-23. 被引量:2
-
5黄秋凤.山丹县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探析[J].防护林科技,2018,31(12):70-71. 被引量:1
-
6杨春莲,刘珣,刘四黑.我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评价及制度创新[J].中国农业信息,2013,25(8S):202-202.
-
1孙玉贤.甘肃省防治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5,20(5):11-12. 被引量:3
-
2高子云.中州大地尽朝晖——河南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J].政策,1999,0(11):21-22.
-
3王尚义,任世芳.两汉黄河水患与河口龙门间土地利用之关系[J].中国农史,2003,22(3):118-125. 被引量:3
-
4刘洋.唐代黄河流域的屯田与河患(续)[J].中国水土保持,2003(12):38-39. 被引量:2
-
5王恩献,花景新.精心组织实施 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山东黄河滩区村庄搬迁全面展开[J].城乡建设,1996(12):23-23.
-
6赵淑玲.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正式开工[J].治黄科技信息,1994,0(5):10-10.
-
7朱显谟.再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J].科技导报,1996,14(3):44-48. 被引量:5
-
8王文学.根治黄河水患的战略思考——来自黄土高原的调研报告[J].中国水土保持,1997(8):1-5.
-
9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沙棘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J].中国绿色画报,2013,0(10):22-25.
-
10陈宝华.积极引进外资 促进农业综合开发[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4(1):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