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6期37-37,共1页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同被引文献42
-
1邓天奎.开展农村无偿献血的体会与建议[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3(4):60-61. 被引量:2
-
2王宪章,赵丙全,厉冰,宋友春,魏静.农民无偿献血者4173名献血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57-57. 被引量:4
-
3曹永平.农村无偿献血的宣传与组织策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3):230-231. 被引量:2
-
4郑必先,邵淑滨.加拿大血液管理的概况与启示[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58-359. 被引量:8
-
5王琴,王传芳.专家义诊是开发农村无偿献血的一种有效形式[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42-143. 被引量:5
-
6周素,罗志,曾秀萍.桂林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学,2006,28(7):1101-1102. 被引量:10
-
7高东英,高国静,梁万年,代爱英,张评,戴云.北京市社区居民献血行为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关系及启示[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5):426-427. 被引量:10
-
8疏仁华.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7(1):60-62. 被引量:43
-
9高东英,梁万年,高国静,史唯唯.社会营销是无偿献血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511-512. 被引量:10
-
10罗凌飞,严力行.让渡价值在献血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513-51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8
-
1李进才.我国农村无偿献血的困境与策略[J].医学信息,2017,30(4):23-26. 被引量:3
-
2苏相耿,陆祝选,李彬,覃水庆.南宁市2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满意度调查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2):148-150. 被引量:6
-
3朱静,陶伟华.对无偿献血者未能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原因分析和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93-95. 被引量:4
-
4曹伟春.社区无偿献血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84-185. 被引量:2
-
5陈达军.嵊州市联动新农合政策推进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经验[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4):389-391. 被引量:1
-
6苏相耿,陆祝选,李彬,覃水庆.县级捐血屋在促进农村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122-124. 被引量:2
-
7李彬,苏相耿.业务流程再造在县级捐血屋建设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504-505. 被引量:2
-
8苏相耿,何宁宇,陆祝选,李彬,龚祖康.精准营销策略应用于农村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中的可行性分析及调查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4):408-413. 被引量:24
-
9陆祝选,陈悦,李彬,苏相耿.南宁市无偿献血者用血费用返还情况的回顾性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2):1585-1587. 被引量:2
-
10钟建玲,顾益民,钱佳齐,郭萍莉.在县区开展无偿献血的研究与实践[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4):439-440.
-
1马立平,马丽光,徐丽娜.谈谈我们在提高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认识方面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病毒病杂志,2005,9(2):98-98.
-
2汪会民,谢辉峰.浅谈门诊药房工作认识[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0):898-899.
-
3邱伟婷,叶春丽,李梓霞,祝妍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5):814-815. 被引量:2
-
4王天雷.浅谈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5(9):128-128. 被引量:3
-
5李向饶,徐君辉.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采供血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2):187-188. 被引量:2
-
6张兴容.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安全[J].健康必读(下),2011(3):277-277.
-
7杜广有.以农村无偿献血为重点促进无偿献血发展——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J].健康必读,2009(2):13-14.
-
8麻冬花,孙陵,张延祥.农村无偿献血目标人群转移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S1):30-30.
-
9张延军.浅谈如何搞好校医工作[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3):114-114.
-
10管英,亓景武,朱培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卫生改革的全过程[J].青岛医药卫生,2001,33(5):364-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