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用文的原始形态探寻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古代应用文近年来虽已被文论家们所重视、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对应用文的原始形态的探寻,则很少有人涉足。本文以神话传说和后人记载为主要依据,阐述了应用文的三种原始形态:口头应用文、实物应用文、图画记事应用文,并对三种原始形态应用文产生的必然性进行了探寻,阐述了产生这种必然性的历史原因、真正价值及其重要意义,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到原始形态应用文和现代应用文之间的必然联系。
作者
辛建华
机构地区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前沿》
2006年第7期224-226,共3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应用文
原始形态
原始社会
口头
实物
图画
分类号
H08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37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辛建华.
古代应用文文体风格演变探[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97-9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3]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4]哀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3
[5]王强.中国古代公文选注[M].昆仑出版社,2002,12.
共引文献
237
1
乔林晓.
盛世悲歌——《柳崖外编》析论[J]
.晋阳学刊,2004(6):21-24.
被引量:1
2
韩珊珊.
论柳永词对苏轼的启示和影响[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72-75.
被引量:3
3
贾名党.
唐传奇:女性张扬和女权话语[J]
.社会科学家,2005,20(2):25-28.
被引量:5
4
闫焱.
从“三言”看明代小说中进步的女性意识[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4):23-24.
被引量:1
5
何世剑,袁九生.
唐宋时期古典美学“丽”范畴论[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91-95.
6
王立增.
现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弊端及“教材文学史”的编写特点[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26(4):82-85.
7
房立华.
儿童文学:呵护童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0):27-28.
8
彭金祥.
永明四声与“四病”新论[J]
.天府新论,2006(6):145-148.
被引量:1
9
任晶.
“天人合一”与“物我相隔”——王维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比较[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6):17-19.
被引量:3
10
蔡环.
幽态竟谁赏 岁华空与期——浅析温庭筠的咏春诗[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73-7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董小玉.
试论应用文的产生和演变[J]
.宜宾学院学报,1999(1):27-31.
被引量:1
2
蔡安延.
文字的产生与应用文的关系——对应用文的文化发生学考察[J]
.理论界,2005(4):212-213.
被引量:1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宋金华.
浅议古代应用文及其文学价值[J]
.中州学刊,2002(4):86-90.
被引量:5
5
梁成林.
应用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写作学的发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125-12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永明,范铭骐.
应用文写作中社会因素影响的探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2):121-122.
1
薛静.
浅析汉字的起源及其产生条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7):104-105.
2
刘利.
“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49-55.
被引量:14
3
木尼拉.赛提哈力.
哈萨克族黑萨《巴合提亚尔》探解[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5):135-137.
4
谢之君,史婷婷.
汉语“心”和英语“heart”的语义范畴转移比较[J]
.山东外语教学,2007,28(4):30-35.
被引量:1
5
杨炳钧.
翻译的原型论取向——以“道”的一百个英译为样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6):23-28.
被引量:4
6
冯英.
汉语声调与形态[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6):64-66.
被引量:3
7
刘显.
从敦煌本《大智度论》看《汉语大词典》的书证问题[J]
.武陵学刊,2012,37(3):125-130.
8
田希波,赵铮.
互文性与文学翻译[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3):47-50.
被引量:1
9
李学勤,李缙云.
汉字发展漫话[J]
.语文建设,1996(2):49-49.
10
庄建东.
汉字起源新说——“仓颉”:结绳记事向符号记事过渡时期的记事方法[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5-109.
被引量:3
前沿
200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