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的中国海外移民:以福州移民为例
被引量:22
出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6,共9页
Journal of World Peoples Studies
二级参考文献1
-
1G. Hamilton,ed.Business Network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Centre for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Kadmoniyot.1991
共引文献29
-
1赵红英.近一二十年来中国大陆新移民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4):7-16. 被引量:14
-
2蔡振翔.从人才流动的角度看台湾留学生中的移民现象[J].八桂侨刊,2000(4):10-12.
-
3朱美荣.福建省新移民问题剖析及相关政策初探[J].人口研究,2001,25(5):65-69. 被引量:16
-
4张秀明.国际移民体系中的中国大陆移民——也谈新移民问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1):22-27. 被引量:30
-
5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J].民族研究,2003(6):21-32. 被引量:10
-
6曾少聪,曹善玉.华人新移民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5(6):60-65. 被引量:14
-
7周聿峨.试析国际移民组织与中国的关系[J].东南亚研究,2005(1):63-66. 被引量:2
-
8沈燕清.新加坡中国大陆新移民现状浅析[J].世界民族,2007(4):44-51. 被引量:3
-
9李其荣.华人新移民研究评析[J].东南亚研究,2007(5):58-63. 被引量:3
-
10张晓涛.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J].世界民族,2007(5):48-5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73
-
1吴前进.1990年以来中国-新加坡民间关系的发展——以中国新移民与当地华人社会的互动为例[J].社会科学,2006(10):83-91. 被引量:13
-
2孟庆梓.当代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特征的微观解读——对于福建沿海J村新移民潮的实证考察[J].人口与经济,2007(2):66-71. 被引量:2
-
3李其荣.国际移民对输出国与输入国的双重影响[J].社会科学,2007(9):38-49. 被引量:21
-
4余万里.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J].国际观察,2008(5):32-36. 被引量:5
-
5赵红英.试论中国大陆新移民的特征——北美与欧洲的比较[J].八桂侨刊,2001(3):10-13. 被引量:15
-
6施雪琴.改革开放以来福清侨乡的新移民——兼谈非法移民问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4):26-31. 被引量:14
-
7范若兰.近代中国女性人口的国际迁移(1860—1949年)[J].海交史研究,2002(1):108-122. 被引量:3
-
8谢履羽.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亲子沟通状况的关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1):159-160. 被引量:3
-
9宋全成.中国海外移民在欧洲:规模、特征、问题与前景[J].理论学刊,2013(11):69-73. 被引量:16
-
10王春光,JeanPhilippeBEJA.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1999(6):106-119. 被引量:84
引证文献22
-
1孟庆梓.海外新移民与当代农村文化变迁——基于福建沿海J村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8,23(1):18-24. 被引量:6
-
2丘立本.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对外移民[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2):1-9. 被引量:2
-
3季安照,袁靖华.当前浙江华侨回国定居现象探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2):25-31. 被引量:5
-
4吴前进.论新时期“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21世纪以来新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互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2):65-70. 被引量:5
-
5潮龙起.粤闽浙三省新移民职业结构的比较研究[J].八桂侨刊,2009(3):38-43. 被引量:4
-
6潮龙起.粤闽浙三省新移民身份特征的比较分析[J].南方人口,2009,24(4):52-58. 被引量:2
-
7郭玉聪.福建省国际移民的移民网络探析——兼评移民网络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6):113-120. 被引量:11
-
8林胜.福建省非正常移民的变化及其原因[J].八桂侨刊,2010(3):39-43. 被引量:6
-
9刘慧宇,张林友.要素集聚视角下的福建省域经济的外部市场状况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44-147.
-
10沈燕清.福清新移民与侨乡地下钱庄关系探析[J].八桂侨刊,2012(2):57-6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3
-
1郭艳楠.多元治理、回流精英与创新模式——以福建省CA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3):226-229.
-
2傅义强.欧盟国家的中国大陆新移民述论[J].南方人口,2008,23(3):50-58. 被引量:3
-
3潮龙起.粤闽浙三省新移民身份特征的比较分析[J].南方人口,2009,24(4):52-58. 被引量:2
-
4何敏波.广东侨乡国内移民的崛起及其影响——台山市浮石村调查[J].南方人口,2010,25(1):39-46.
-
5何树勋,侯新民.从文化角度看海外华人遭袭[J].商洛学院学报,2010,24(5):76-81. 被引量:2
-
6陈云云,周其卫.对新时期侨务工作定位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5-9.
-
7徐文永.青田华侨华人与侨乡研究综述[J].丽水学院学报,2011,33(6):19-24. 被引量:2
-
8吕程.人口结构失衡与犯罪研究:回顾、借鉴与展望[J].南方人口,2011,26(6):16-24. 被引量:2
-
9石坚平.近年来广东侨乡研究述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5-18. 被引量:6
-
10孟庆梓.海外新移民与当代侨乡社会发展——以福州市为考察中心[J].经济视角(下),2012(12):5-7.
-
1晓照.1990年国内报刊有关侨史论文、文章篇目辑要[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2):77-80.
-
2古漠.海外的“中国村”[J].侨园,2006(6):10-11.
-
3微观[J].廉政瞭望,2014,0(12):16-17.
-
4曹承绪.统战理论研究并非可有可无——我们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理论研究工作[J].四川统一战线,1996,0(12):32-32.
-
5徐晓望:五缘文化与海外华人社会[J].东南学术,2013(5):271-272.
-
6盘点2014十大网络流行语[J].华商,2014(24):4-5.
-
7刘婷婷.浅析马克思民族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J].学理论,2012(8):5-6.
-
8张克非.香港回归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新探[J].四川统一战线,2007,0(7):14-16. 被引量:1
-
9张广芳.香港回归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J].特区实践与理论,1997(S1):17-19.
-
10曾少聪.全球化与中国海外移民[J].民族研究,2003(1):29-38.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