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特性及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制定激励机制的原则,并对经营管理者、科技骨干以及员工三个层面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出处
《云南科技管理》
2006年第3期34-36,共3页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参考文献6
-
1陈伟,苗莉莉.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5,28(8):106-108. 被引量:1
-
2符泽卫,段万春,王英.浅析转制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开发[J].经济问题探索,2004(7):67-69. 被引量:3
-
3曹超学.影响员工激励的要素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35-39. 被引量:3
-
4曲阳,郭治.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6):60-66. 被引量:3
-
5刘怀勤.论企业激励机制[J].上海企业,2002(9):35-37. 被引量:1
-
6陈立颖,张建洲.知识型人力资源开发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1):92-9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14
-
1[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
2[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3[3]曾子.大学[Z].
-
4[4]梁淑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
5符泽卫 王开军.构建贵研集团的点滴思考[C]..学习·发展·超越—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昆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学术委员会,2004-4..
-
6贾晓东.我国股票期权激励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OL].http://it.21cn.com/itnews/newsgj,2004-08-19.
-
7刘昕.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8路甬祥.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大学教育改革[J].科技导报,1998,16(11):3-6. 被引量:38
-
9龚敏,严若森.关于国有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9(11):20-23. 被引量:20
-
10陈立颖,阙广文,金光宇.“地球村”与我国高校科技系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5):17-1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8
-
1王荣党,唐韬智.析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障碍和路径优化[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107-109.
-
2高崇敏.转制科研院所人力资源潜能发挥的策略[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21(3):166-168. 被引量:1
-
3卢砚青,方巍,赵春霞.现代企业激励理论评析及对管理的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9(7):55-56. 被引量:3
-
4方蕾.浅析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有效途径——激励[J].科技信息,2009(18):31-31. 被引量:1
-
5陈越华,黄永杰,夏迎春.金融危机下国企多级委托代理链的思考与建议[J].价值工程,2011,30(32):138-139.
-
6赵蕾.浅议知识经济下科技人力资源管理[J].市场周刊,2003,16(1):49-50.
-
7李阿宁,张洪涛.探索新生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7):43-44.
-
8罗刚.国有大型企业系统内人才流动与人才配置效率[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8):53-55.
同被引文献8
-
1王九群,王宝森.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期薪酬激励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403-405. 被引量:3
-
2吕寿祝.股权激励模式的特点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S1):69-70. 被引量:4
-
3夏非.论企业的激励机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
4王继强.从人的优化论企业激励机制的灵敏度[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
5纪橡梓,李莎莎.浅析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8-29. 被引量:33
-
6陈勇.创新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几点设想[J].全国商情,2010(24):36-37. 被引量:12
-
7王晓燕.浅析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12):113-113. 被引量:18
-
8莫小波.股票期权激励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0,0(11X):53-54. 被引量:2
-
1李刚.对我国企业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思考[J].中州学刊,2002(5):23-25.
-
2柯金锁.股票期权:让科技骨干与企业共荣共存[J].江苏科技信息,2001(5):4-5.
-
3张艳辉.我国适用股票期权分配制度的利弊分析[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1(12):39-40.
-
4姜文品.山东省莱芜市发展科技产业的战略和经验[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5,0(Z2):12-13.
-
5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J].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0(8):21-24.
-
6李晓霞.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问题初探[J].电子财会,2004(10):62-64.
-
7葛清,周卫军.股票期权——产权的革命?[J].互联网周刊,2000(42):32-33.
-
8刘莹,王静,王淑贤,肖静.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现状调研分析[J].经济师,2016(10):169-171.
-
9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培工作成绩斐然[J].中国人才,2006(15):4-4.
-
10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J].城镇供水,2009(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