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6,共12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参考文献16
1 钟少华.《清末中国人对于‘哲学’的追求》.《中国文哲研究通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2(1992),第159—189页.
2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 <晚明的学科分类和耶酥会的传教> (The Classification of Sciences and the Jesuit Mission in Late Ming China).Jan de Meyer & Peter Engelfriet 主编, The Jesuits: Cultures, Sciences, and the Arts, 1540-1773, Leiden: Brill, 2000, 第287-317页.
3 "Die vermittlung chinesischer Philosophie in Europa",第225-295页,Friedrich Ueberweg,主编.Grundriss de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die philosophie des 17. jahrhunderts, Band 1 "Algemeine Themen Iberische Halbinsel Italien", Jean-Pierre Schobinger重编, Basel: Schwabe & Co ag. Verlag, 1998.
4 程艾蓝(Anne Cheng).《中国思想史》(Histoire dela pensee chinoise),Paris:Seuil,1997,第605—610页.
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修订本),上海:神州出版社,1931,第1—27页.
6 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1998,第4-5页.
7 陈力卫.《早期的英华字典与日本的洋学》.《原学》,1(1994),第277-294页.
8 陈来.<宋明新儒家哲学中的道和理的概念>[J].当代中国思想,(1999):9-9.
9 Michael Lackner, 'Les avatars de quelques termes philosophiques occidentaux dans la langue chinoise',FAMes chinoises , 12. 2(1993),第145-46页.
10 罗素.'The philosophy of logical atomism' (逻辑原子主义的哲学), Logic and Knowledge (逻辑和知识),主编 Robert Monsh, London: Allen & Unwin, 1956/84,第 195-96页.
同被引文献59
1 高瑞泉.词汇:中国观念史研究的进路[J] .学术月刊,2021,53(5):17-28. 被引量:10
2 田文军.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学[J] .学术月刊,1999,31(4):32-38. 被引量:3
3 陈来.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J] .中国哲学史,1999(4):3-10. 被引量:11
4 王启珊.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现代价值的辩证认识[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3):68-70. 被引量:2
5 汤一介.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诸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1(5):159-172. 被引量:10
6 张世英.程朱陆王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J] .文史哲,1992(5):37-44. 被引量:8
7 张世英.尼采与老庄[J] .学术月刊,1989,21(1):1-7. 被引量:3
8 许亚非.析孔孟荀的义利观[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45-47. 被引量:1
9 赵敦华.哲学史的现代建构及其解释模式[J] .中国社会科学,2004(4):37-44. 被引量:4
10 王中江.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如何可能[J] .中国社会科学,2004(4):45-52.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11
1 任蜜林.中国哲学“自我”觉醒的历程——四十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之反思[J] .中国儒学,2020(1):226-257.
2 张兵.从《新事论》的文化观看冯友兰“接着讲”的方法论意义[J] .社科纵横,2008,23(7):115-116.
3 黄敦兵,雷海燕.从哲学史学角度看黄宗羲学案体著述的哲学特质[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9(5):101-105. 被引量:2
4 李宁宁.《论语》公理化诠释的目的与意义[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41-45.
5 戴卡琳,丘乐媛,李庭绵.不利之利:早期中国文本中“利”的矛盾句[J] .文史哲,2012(2):5-16. 被引量:9
6 肖航,刘乐恒.中西文化的对话与融通——访比利时鲁汶大学戴卡琳教授[J] .哲学动态,2014(3):57-63.
7 戴卡琳,崔晓姣,张尧程(译).名还是未名:这是问题[J] .文史哲,2020,0(1):33-45. 被引量:2
8 赵辰.面向跨学科的“中国问题”——“建筑人类学”特集组稿心路[J] .建筑学报,2020(6):1-4. 被引量:7
9 金鹏程,秦晋楠(译).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非演绎论证[J] .哲学门,2018,19(2):121-139.
10 高瑞泉.中国观念史的学科自觉[J] .哲学分析,2021,12(6):38-5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4
1 戴卡琳,杨柳岸,王晓薇(译).轻重肢体:中国古籍中的权衡隐喻[J] .原道,2021(1):93-108.
2 黄华青,闫家豪.宜居城镇设计中人的尺度——第七届建筑人类学论坛综述[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4(1):154-160.
3 戴卡琳,张靖杰(译),张咪(译),王晓薇(译).解冻“正名”的现代观念:从康有为到胡适[J] .思想与文化,2022(2):3-32.
4 高瑞泉.释“观念”[J] .思想与文化,2022(1):3-22.
5 肖航,刘乐恒.中西文化的对话与融通——访比利时鲁汶大学戴卡琳教授[J] .哲学动态,2014(3):57-63.
6 戴卡琳,袁青,李庭绵.墨家“十论”是否代表墨翟的思想?——早期子书中的“十论”标语[J] .文史哲,2014(5):5-18. 被引量:7
7 李明辉.牟宗三与“生命的学问”[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2):56-59. 被引量:2
8 匡钊.必死者的养生抉择——杨朱思想逻辑结构及其学派归属[J] .江汉论坛,2018,0(10):53-62. 被引量:3
9 戴卡琳,崔晓姣,张尧程(译).名还是未名:这是问题[J] .文史哲,2020,0(1):33-45. 被引量:2
10 陈少明.经典世界的思想配角——论杨朱[J] .中国哲学史,2020(1):49-58. 被引量:2
1 哲学[J]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2-2.
2 人悲伤的极限是5天[J] .乐活老年,2017,0(2):11-11.
3 江渝.九鬼周造“粹”论的哲学构造[J] .外国问题研究,2014(1):67-71.
4 比利时研究发现:悲伤情绪的极限是5天[J] .中国教工,2015,0(7):48-48.
5 人悲伤的极限是5天[J] .幸福(下),2017,0(1):71-71.
6 杜维明,黄万盛.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杜维明、黄万盛对话录(节选)[J] .求是学刊,2005,32(4):28-34. 被引量:10
7 迈克尔.斯洛特,郭金鸿.美德的转向及其再转向[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4(3):1-4. 被引量:3
8 李翔海.对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中“时代性”观念的反省[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6):73-78. 被引量:4
9 吕庆燕,王有智,王振宏.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模式下的情绪差异性[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6):90-94. 被引量:4
10 张国清,伏佳佳.人性的偶然--罗蒂正义理论批判[J] .学术月刊,2015,47(9):42-5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