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为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人间疫情、野外及居民区环境进行EHF的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带毒率、病毒抗原型别及人群免疫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①常年均可发病,每年10月至来年的1月病例最为集中,11月为高峰期。发病以农民、学生等为主,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②鼠间监测:鼠平均密度2.16%,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7.10%,未检出EHF抗原。黑线姬鼠密度为0.64%(46/7 200),血清阳性率17.39%;褐家鼠密度为0.67%(48/7 200),血清阳性率6.25%。提示鼠间有EHF发生,灭鼠是防治出血热的关键措施。结论结合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指数、EHF发病情况等,西安地区EHF疫区存在姬鼠型、混合型,防治出血热应采取以灭鼠防鼠、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出处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13期1003-1004,共2页 Occupation and Health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3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