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汉剧音乐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汉剧音乐研究的论文及专著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作者根据研究内容将其分为声腔史、音乐形态、创作发展、表演艺术特色、艺人传记、方志集成等几个方面,并根据学习心得提出了几个前人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如:汉剧的现状、汉剧的生态环境、如何在新时期发展汉剧等。
作者
汪瑶
蔡际洲
机构地区
武汉音乐学院
不详
出处
《音乐探索》
2006年第2期91-97,共7页
Explorations in Music
关键词
汉剧
传统音乐
综述
现状
发展
分类号
J617.5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方月仿.
历史·现实·未来——汉剧的发展与艺术特色[J]
.武汉文史资料,2003(8):48-53.
被引量:4
2
蔡际洲.
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
.中国音乐,2003(2):16-22.
被引量:67
3
方月仿.
汉剧名丑 李罗克的艺术人生[J]
.武汉文史资料,2002,0(6):39-48.
被引量:1
4
黄靖.
论陈伯华表演艺术流派的形成(上)[J]
.戏曲艺术,1998,19(2):18-21.
被引量:1
5
万生鼎.
汉剧前辈艺术大师李春森[J]
.武汉文史资料,1997,0(1):60-64.
被引量:2
6
黄靖.
梅兰芳和陈伯华──兼谈陈伯华的美学追求[J]
.中国戏剧,1995(10):46-49.
被引量:2
7
黄靖.
刚柔相济 情真意切——浅析汉剧《二度梅·临番、舍崖》的表演[J]
.戏曲艺术,1994,15(2):43-46.
被引量:2
8
丁汝芹.
关于“皮黄合流”一说的疑问种种[J]
.戏曲艺术,1993,14(2):67-73.
被引量:5
9
刘正维.
证西皮女腔先于男腔——兼证西皮脱自北路梆子[J]
.中国音乐学,1992(4):31-39.
被引量:9
10
董维松.
汉剧《字宙锋》反二黄大过门的型态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3):57-6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李彦荣.
西部传统音乐的保护及其历史意义[J]
.中国音乐,2002(1):38-39.
被引量:13
2
蔡际洲.
关于“节歌”的思考[J]
.中国音乐,1998(2):18-19.
被引量:4
3
屠明.
大学生与中华音乐文化——武汉地区四所高校学生音乐知识状况调查[J]
.中国音乐学,1997(3):133-143.
被引量:16
4
杨晓勋.
中国流行音乐传播预测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音乐学,1990(4):96-112.
被引量:7
5
杨荫浏.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J]
.中国音乐学,1989(4):4-15.
被引量:76
6
黄翔鹏.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
.中国音乐学,1987(4):4-21.
被引量:167
7
王耀华.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
.音乐研究,1994(2):10-17.
被引量:94
8
蔡际洲.
可持续发展:中国音乐学的新课题[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14-15.
被引量:15
9
聂英.
对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音乐系的地位、作用、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
.中国音乐,2000(1):46-47.
被引量:16
10
冯明洋.
知识经济的文化分流与传统音乐的文化守护——世纪之交关于传播与传承的思考[J]
.中国音乐,2000(3):20-21.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84
1
姜爱华,孟福强.
青城小曲《西厢调》的发展及现状[J]
.时代文学,2009(16):140-141.
2
常柳.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J]
.作家,2009(12):219-220.
被引量:2
3
赵慧琴.
中国音乐文化系统中的生态危机与建构策略[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1):42-44.
4
覃晓宁.
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探索与研究[J]
.通俗歌曲,2012(8):79-80.
5
郑利权.
书法环境的缺失与重建——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4):72-75.
被引量:4
6
邹俊杰,翟雪怡,孙红丹,张金石,翟文奇.
音乐历史疆域的拓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兼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与缺失[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22-125.
被引量:7
7
刘正维.
皮黄腔的个性[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4):45-53.
被引量:3
8
吴靓.
荆州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J]
.戏曲艺术,2005,26(1):84-91.
被引量:4
9
王亮.
民歌的衰微、保存与转型[J]
.文艺研究,2005(3):100-103.
被引量:8
10
康晓丹.
对发展传统音乐的初步思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9):277-2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王廷信.
戏曲传播的两个层次——论戏曲的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J]
.艺术百家,2006,22(4):40-43.
被引量:54
2
黄静华.
论民间艺人的艺术知识[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71-77.
被引量:5
3
王耀华.
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特点初探[J]
.中国音乐学,2006(3):5-14.
被引量:19
4
宋俊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J]
.文艺研究,2007(2):96-104.
被引量:35
5
戴峰.
论民俗与戏曲的关联[J]
.湖北社会科学,2007(3):137-14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王颖.
民间艺人在客家采茶戏中的文化角色[J]
.文艺评论,2015(3):154-156.
1
朱彬.
钟惠然的表演艺术特色浅谈[J]
.戏剧之家,1997(1):4-6.
被引量:1
2
蔡萍.
现实主义与后印象派:姜文表演艺术研究[J]
.今传媒,2014,22(9):159-161.
被引量:1
3
郑慧群.
珍贵的传承[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6):139-139.
4
夏圆圆.
论王少舫的表演艺术特色[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3):184-184.
5
吴国文.
浅谈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J]
.戏剧之家,2016(15):37-37.
被引量:2
6
张金哲.
关于京剧武生流派的研究[J]
.山西青年,2016,0(15):168-168.
被引量:1
7
刘维付.
电视剧《红高粱》的表演艺术特色[J]
.通俗歌曲,2015,0(4X):144-144.
8
欧阳启名.
天然去雕饰——浅析王传蕖昆曲表演艺术特色[J]
.中国戏剧,2005(6):38-41.
9
熊念桃.
漫谈当今楚剧的表演艺术特色[J]
.黄河之声,2016(16):123-123.
被引量:1
10
李福强,张梅.
简论龙江剧表演艺术特色[J]
.戏剧文学,2003(10).
被引量:1
音乐探索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