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报业同业组织发轫辨析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1,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20
-
1马光仁.《我国早期的新闻界团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第4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63页.
-
2黄天鹏.《中国新闻》,《民国丛书》(三编)41辑,上海书店,1992年,第128页.
-
3《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第453页.
-
4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民国丛书》(二编)第49辑,上海书店,1991年,第31页.
-
5余家宏等.《新闻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86页.
-
6《宣创通国报馆记者同盟会说》,《时报》1905年3月14日.
-
7赞赞成报馆记者同盟会之论》,《申报》1905年3月14日
-
8方汉奇等编.《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史编年》(十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第20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33页.
-
9《告天津各报大主笔》,《大公报》1906年7月1日.
-
10《英敛之先生日记遗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3辑,第1046页.
共引文献9
-
1赵建国.清末民初北京报业同业组织的演变[J].新闻大学,2006(1):34-42. 被引量:3
-
2赵建国.全国报界联合会述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1):79-87.
-
3赵建国.中国报界俱进会与近代报界群体意识的自觉[J].新闻大学,2007(4):23-34. 被引量:2
-
4周奇,赵建国.近代中国报人群体的兴起与社会变迁[J].学术月刊,2008,40(10):147-154. 被引量:1
-
5何扬鸣,吴静.试析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对欧美新闻舆论的态度[J].国际新闻界,2009,31(9):106-110. 被引量:3
-
6邓绍根.“采访”词源新证及其术语的形成[J].当代传播,2009(6):58-60. 被引量:2
-
7段勃.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与《记者周报》[J].传媒观察,2010(9):62-63. 被引量:2
-
8苏全有.清末舆论缘何失控[J].求索,2010(12):226-229. 被引量:2
-
9赵建国.报刊地理:广州租界与近代报刊(1827-1912)[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1):58-70. 被引量:1
-
1王咏梅.研究民国新闻史的新资料——读《胡政之文集》[J].新闻记者,2007(8):83-85. 被引量:2
-
2陈潇湘.小众阅读如何引领新潮流[J].出版参考,2008(18):1-1.
-
3赵建国.清末民初北京报业同业组织的演变[J].新闻大学,2006(1):34-42. 被引量:3
-
4李淑敏.业务外包后高校馆采编工作的新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8):79-81.
-
5陈家业.关于档案部门公信力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北京档案,2016,0(9):19-21. 被引量:2
-
6刘铁军.职业认同:图书馆蓬勃发展的原动力[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6,16(4):16-18. 被引量:2
-
7刘铁军.职业认同——图书馆蓬勃发展的源动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8):10-11. 被引量:6
-
8霍丽敏,曹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感分析——以天津地区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08(9):20-23. 被引量:7
-
9詹歆睿.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认同感、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9):121-124. 被引量:7
-
10山东省图书馆面向社会征集地方文献[J].春秋,2010(4):6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