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医学检验》
2006年第3期279-279,285,共2页
Jiangxi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参考文献5
1 Baeq Y,Zarka O,Brechot JF,et al. Liver function tests in normal pregnanc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103 pregnant women and 103 matched controls[J]. Hepatology, 1996,23(5):1030 - 1034.
2 胡锦辉,刘勇,黄建华.孕妇临产前血细胞参数及凝血功能状态的观察[J]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591-592. 被引量:27
3 胡泽溪,郭志成,颜丽红,王玉林,刘凤芹.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及分析[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3):278-279. 被引量:5
4 徐成伟,范廷英,赵昌盛,时晓华,李莹,王正起.正常妊娠妇女凝血、抗凝与纤溶指标的测定及意义[J] .微循环学杂志,2003,13(2):40-40. 被引量:43
5 王振义 李家增 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25.
二级参考文献11
1 王英杰,王宇明,李梦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分析四项参数的测定及其意义[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5,11(4):190-191. 被引量:38
2 托马斯.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7-371.
3 刘泽林 贺石林 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8.
4 上海第一医学院、天津医学院主编.妇产科学[M],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7~89.
5 林宝顺,郑德柱,刘文星.大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C].全国第四届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论文集,2002,22.
6 林琼霞,左绪磊.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3例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6):370-371. 被引量:51
7 梁心玲,朱坤仪.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例临床处理结果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59-59. 被引量:76
8 王华忠,刘兰平,何学贤.75例血栓性疾病六项凝血纤溶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2002,20(2):110-110. 被引量:14
9 焦存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5):265-266. 被引量:26
10 裘晓春.31例临产产妇血浆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统计分析[J]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4):295-295.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84
1 李六红,阴志琦,侯春英,孙延河.妊高征患者及临产孕妇凝血参数分析及意义[J] .中国医师杂志,2004,6(7):990-991. 被引量:5
2 赵杰娉,崔天祥,李莉,张强,张振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血管内皮纤溶障碍的关系[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28-31. 被引量:2
3 王字玲,张克强.微囊化人工细胞移植进行血友病基因治疗的研究[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3(2):70-72. 被引量:1
4 徐修才,吴竞生,翟志敏.人纤维蛋白原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6):503-505. 被引量:45
5 周坚.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凝血、纤溶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82-1083. 被引量:15
6 黄健,汪晓云,王惟,廖贵红,鲁玉明.vWF、P-选择素、SOD、MDA与心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219-220. 被引量:5
7 王金鹏,王建俊,徐成伟,刘春海,朱媛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vWF、t-PA、PAI-1的检测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29-30. 被引量:3
8 张敏,杨艳,许吟.妊娠期妇女三项指标实验室检测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8B):2192-2193. 被引量:4
9 吴正福,李玲,荆腊英,郑田春.急性脑梗死与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研究[J] .中原医刊,2005,32(22):1-2.
10 毛江洪.血友病甲研究的现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6-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8
1 胡敬,汪春莹.妊高征患者凝血系列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21-5622. 被引量:4
2 金莹,金纯,谢杰斌,郑晨果,叶乐驰,陈荣.金氏痔痛贴的药效学作用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3):585-587.
3 林文源.230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90-290. 被引量:11
4 蔡琴.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63-464. 被引量:12
5 陈锐,鲁燕飞,周志兰,姚振国,陈国强.ACL-TOP700血凝仪凝血4项正常参考区间的建立[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8):1088-1089. 被引量:4
6 杨柳,肖永生,孟杰.血浆PT、APTT和Fg水平对剖宫产术后DIC早期诊断的意义[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9):1228-1229. 被引量:1
7 张志敏,王佃鹏,李培茂,张艳芳.慢性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J] .职业与健康,2020,36(16):2184-2186. 被引量:1
8 孙维强,魏计华,韩冰.凝血四项及FDP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4(5):183-185.
1 心理护理[J] .中国临床护理,1994,0(5):228-229.
2 张敏,杨艳,许吟.妊娠期妇女三项指标实验室检测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8B):2192-2193. 被引量:4
3 张学勤.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4):249-250. 被引量:8
4 高燕梅.糖皮质激素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5):92-95. 被引量:2
5 胡跃春,曾秋华,刘晓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J] .罕少疾病杂志,2011,18(3):44-45. 被引量:12
6 胡建华,赵瑞云.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2):191-191. 被引量:3
7 牟小梅,陈长春.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临床意义探讨[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220-220. 被引量:2
8 罗红连.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6):190-190. 被引量:4
9 毕明俊,李琴,毕冬松.尼莫地平与红花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92例[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0,14(14):58-59. 被引量:1
10 王从平,曾艳,吴克梅,刘群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和D-二聚体水平及与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42-4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