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0
-
1林祖明.强化高校体育科研的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6):93-95. 被引量:8
-
2叶继元.引文数据库精选来源期刊对学术评价作用的分析[J].云梦学刊,2004,25(4):17-19. 被引量:12
-
3纪广义.体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估试探[J].体育科学,1998,18(2):27-28. 被引量:10
-
4党亚茹,杨霞,高峰.知识经济与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实力评价[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49-53. 被引量:1
-
5罗书勤,罗加冰.体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数学模型[J].体育学刊,1996,3(3):93-95. 被引量:7
-
6蔡曙山.代表性学术成果作为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评价指标的意义——兼论CSSCI的科学评价功能及其发展方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6):208-220. 被引量:26
-
7倪润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的困境与出路——当前研究状况的总结与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2):42-49. 被引量:26
-
8董玉福,吴根生.影响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6):68-71. 被引量:4
-
9李静波,樊莲香.21世纪初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现状[J].体育学刊,2005,12(1):78-80. 被引量:37
-
10黄卓,崔开林.体育科研机构科研业绩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8):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卢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5):570-572. 被引量:3
-
2张群,张逸新,吴信岚.高校社科查新体系构建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2):120-123. 被引量:9
-
3谢珺.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建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101-103.
-
4张群.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查新工作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97-99. 被引量:3
-
5卢爱地.高校科研管理政策比较研究——以外语类院校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6):64-69. 被引量:1
-
6黄意武,王资博.创新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价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3(4):90-95. 被引量:1
-
7何芳芳.高校社科成果评价对高校社科发展的影响探讨[J].商情,2012(47):160-160.
-
8严书亭.哲学社科研究成果的特点及评价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3(8):73-74. 被引量:1
-
9王晓林,刘立辉,刘涛,朱立斌,鞠明海.高校体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6):88-91. 被引量:1
-
10苗涛.体育科研成果的模糊评价之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4):88-90. 被引量:1
-
1院重点课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探索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新思路[J].学术动态(北京),2009(34):17-20.
-
2王东艳.图书馆学科研成果的管理[J].图书情报知识,1986,3(3):10-12.
-
3徐鑫武.北京地区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研究会简介[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1,9(1):54-58. 被引量:3
-
4马文峰.高校人文社科信息需求和服务[J].图书馆杂志,1996,15(6):49-50. 被引量:6
-
5邱均平,任全娥.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比较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7(3):58-66. 被引量:32
-
6邱均平,任全娥,谭春晖.国外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4):22-26. 被引量:19
-
7卓武扬.SSCI与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反思——以西华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4):8-10. 被引量:1
-
8陈立风.论制约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发展的外部因素及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4):128-130. 被引量:1
-
9杨彩霞.我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状况的调查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127-130.
-
10卢花,苟亚锋.论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产出有效途径[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5):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