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建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以其上下文关系可译为或理解为主体之间性、主体际性、主体(观)通性、共(多)主体性、主体间本位等[1](P86-91)。笔者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的主要内容是规范一个主体(教育者)怎样与另一个完整的作为主体(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通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期在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 肖圣龙
出处 《巢湖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8-141,共4页 Journal of Chaohu University
基金 2005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05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6

  • 1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1..
  • 2弗罗姆.占有或存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36,37,77.
  • 3张博.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M].,2000.20.
  • 4[5](美)弗莱德·R·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 5[7](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8.

共引文献289

同被引文献3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