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2,共2页
People's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3
-
1马连奇,唐智松.农村学校与新农村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07(7):91-93. 被引量:3
-
2石人炳.国外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2):35-39. 被引量:63
-
3石中英.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5-16. 被引量:22
-
4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22(1):26-29. 被引量:123
-
5刘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J].教育与经济,2006,22(1):30-32. 被引量:27
-
6蒋纯焦.试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0):34-38. 被引量:13
-
7李均,郭凌.发达国家改造薄弱学校的主要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8-11. 被引量:15
-
8杜育红.农村寄宿制学校:成本构成的变化与相关的管理问题[J].人民教育,2006(23):9-10. 被引量:19
-
9陈文胜,陆福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6(12):41-44. 被引量:24
-
10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09/infol280796844414209.html.
二级引证文献23
-
1周序,杜菲菲,杨振梅.从“均等”到“适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教育学术月刊,2014(1):32-36. 被引量:6
-
2王建民.农村小学生“低龄寄宿”现象的成因、影响与对策[J].创新,2010,4(2):116-120. 被引量:6
-
3王景,张学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26(3):7-11. 被引量:27
-
4殷雪莲,王肖.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11(25):131-132. 被引量:3
-
5李醒东,赵燕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困境与改进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1,31(8):32-34. 被引量:10
-
6郭宇鑫.浅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几点问题[J].北方文学(下),2012(11):221-222. 被引量:1
-
7肖正德,井小溪.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师的文化责任研究进展[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5(5):83-87. 被引量:3
-
8唐开福.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学校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2):107-110. 被引量:25
-
9粟远荣.黔东南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4):176-178. 被引量:1
-
10孙晓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的教师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58-160. 被引量:4
-
1卢国勋.寄宿制学校——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0):60-60.
-
2喻世英.浅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00-101. 被引量:1
-
3朱如珂.军队院校应着力发展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1):20-24. 被引量:7
-
4杨连明.农村教师培训的关键是建设适合农村教师的课程[J].现代教学,2007(4):6-7.
-
5弓巧平.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J].吉林教育(教研),2009(9):1-1. 被引量:1
-
6张永佳,潘雪峰.我国新农村教育问题初探[J].魅力中国,2013(29):239-239.
-
7张学博,尹娟.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及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179-180. 被引量:4
-
8郑世英.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为新农村教育发展服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87-88.
-
9罗阳佳.一张崭新的发展蓝图[J].上海教育,2007(01A):14-14.
-
10李银,宋德如.新农村教育支撑体系的经费投入问题研究[J].中国外资,2010(6):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