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6,共4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3
-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7年..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共引文献963
-
1庄仕文,李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
2王江燕.民主政治建设与公共权力监督[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2
-
3戈钟庆.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
4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5周新城.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经济经纬,2004,21(4):1-4.
-
6马长山.法律的“人本精神”与依法治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4):35-42. 被引量:22
-
7李遇春.告别与寻找——关于张一弓小说的话语转变[J].文学评论,2004(4):47-53. 被引量:1
-
8鲁品越.哲学主题的历史变迁与当代走向——兼论“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解[J].哲学研究,2004(7):10-15. 被引量:6
-
9杨学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观念[J].哲学研究,2003(2):8-10.
-
10王岩.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重构[J].哲学研究,2003(3):10-14.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149
-
1胡晓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J].体育科学,1982,3(4):22-25. 被引量:15
-
2赵卫.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涵义的重新理解[J].哲学研究,1990(4):18-25. 被引量:12
-
3徐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与张奎良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1994(9):19-25. 被引量:6
-
4王润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体育劳动特点之论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2):117-120. 被引量:4
-
5成长春.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3):104-106. 被引量:6
-
6周金华.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从科学走向乌托邦——评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6):719-725. 被引量:7
-
7叶汝贤.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兼与张奎良教授商榷[J].哲学研究,2004(10):23-27. 被引量:20
-
8赵敦华.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28-32. 被引量:58
-
9吕安兴.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的个性追求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4):83-86. 被引量:2
-
10贺来.“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J].哲学研究,2005(1):24-30.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14
-
1仲彬.马克思的个性观探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3(5):28-32.
-
2李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综述[J].理论探讨,2010(5):47-51. 被引量:1
-
3李杰.当代中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晋阳学刊,2011(2):11-17. 被引量:4
-
4程广文.人的发展与制度化教育[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9(5):114-118. 被引量:1
-
5高强,韩飞,季浏.从“人的全面发展”到“完整的人”——重释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理论基础[J].体育学刊,2013,20(1):14-19. 被引量:21
-
6陈曙光.“资本逻辑”宰制下人的发展规律初探[J].探索,2013(4):172-177. 被引量:3
-
7冯雨晴,林晓辉,孙灿江.浅析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基本理论基础[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156-157. 被引量:2
-
8王远旭.工程伦理教育的人的全面发展意涵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5):71-72.
-
9丁楠.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政策:制定逻辑、执行困境与优化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2):48-52. 被引量:4
-
10施烜,佘宏靓.新时代体育文化主体三位性的再认识[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1,40(3):124-1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8
-
1肖红春.从逻辑图式看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真实关系[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32(1):22-26.
-
2刘举.当前我国人学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与实践特性[J].实事求是,2013(5):9-12.
-
3魏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对体育学研究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6):493-498. 被引量:8
-
4高强,唐立琬,董超.体育:一种“人化物”的延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14-20. 被引量:9
-
5王欢.动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视角——基于认识论浅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5,34(4):62-64. 被引量:12
-
6刘彧肜.浅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发展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6):1-2.
-
7赵浩.制度化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目的探微[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5):268-269.
-
8高强.体育与健康——基于对人类身体意识的考察[J].体育学刊,2016,32(1):1-5. 被引量:11
-
9刘璐.浅谈动商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意义[J].情感读本,2017,0(18):23-24.
-
10卓俊锋.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新阐释[J].理论建设,2017,33(6):52-57.
-
1周海春.《论语》中的“人”“民”:意义人和事实人[J].黄山学院学报,2009,11(4):33-37.
-
2钱国权.中西哲学人学观念之异同[J].社科纵横,2005,20(2):144-145. 被引量:2
-
3张庆熊.当代基督教人学观念的重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3):37-42. 被引量:1
-
4王勇.论五四时期“个人”的发现及倡导策略[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1):52-55.
-
5郭际.试论《论语》中的“孝”[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6-167. 被引量:2
-
6曹树真.儒家教学思想的人学批判[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2):1-6. 被引量:4
-
7蔡圣勤.西方人本主义对文艺美学影响述评[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7-10.
-
8夏巍.根本基础的疑惑——读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有感[J].理论界,2007(5):162-163.
-
9朱德发.齐鲁文化的人学结构与“五四”周作人的人本思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3-11.
-
10汤旸.论市场经济中人性和道德的关系[J].商业研究,2002(7):3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