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9
1 邱红松,孙志远,金卫国,杨玉东,黎亮.关于数学活动式教学的思考——“折纸中的图形性质”课例研究[J] .人民教育,2004(13):49-52. 被引量:2
2 潘光文,李森.论课程实施转向条件下的新型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J]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0(3):47-49. 被引量:1
3 张伟.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谈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J] .吉林教育,2006(3):45-45. 被引量:3
4 严卫林,陈轶中.校本教研:痛在何处?[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6(2):10-11. 被引量:2
5 茹建文,叶海峰.立足反思性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6(5):7-8. 被引量:1
6 詹洪法.“同上一节课”——一种新颖的“校本教研”模式[J]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06(4):52-52. 被引量:1
7 岳丕盘,林绳丑.校本教研中的“伪教研”现象分析[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2):6-7. 被引量:2
8 傅顺康.校本教研在一些学校并未真正到位的表现及其原因[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2):8-8. 被引量:3
9 Wray, H. Japa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M]. Westport; Bergin & Garvey, 1999: 103.
10 Lewis, C. Educating Hearts and Minds: Reflections on Japanese Preschool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 [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54- 55.
二级引证文献22
1 王星乔,占小红,滕瑛巧,管永祥,梁德娟.什么是课例研究——由网上盛传的一则“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0(2):44-46. 被引量:3
2 李朝辉,王安平.校本教研实施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2):75-78. 被引量:19
3 丁道勇.评课中的视角差异及其重构[J] .上海教育科研,2012(5):14-17. 被引量:5
4 于建明.以生为本在高职课例研究中的体现[J] .中国冶金教育,2012,17(5):6-8. 被引量:1
5 吴兰.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课例研究——以“新制氯水成分的探究”为例[J] .化学教学,2012(11):39-41. 被引量:4
6 黎雪梅.日、美和香港地区课例研究特征及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2):113-115. 被引量:1
7 张毓峰,刘玮.开展课例研究,助推校本教研——基于地理课堂教学实录的课例研究[J] .知识经济,2014(16):164-164. 被引量:2
8 段雨欣.高校媒介管理工作创新性研究——以长安大学为例[J] .知识经济,2014(16):167-168.
9 李王杰.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思考[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6):62-65.
10 李学,胡石其.课例研究的新取向与实施路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4):175-179. 被引量:1
1 王淮艳.多媒体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整合琐谈[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175-176. 被引量:2
2 郑桂容,孟桂菊.浅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84-86. 被引量:4
3 华树敏.如何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 .生活教育,2016,0(12):88-88.
4 尹加瑞.浅议校本教研[J] .校本教研,2007(3):4-4.
5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J] .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5,0(14).
6 唐冰沙.高校教职工的思想现状及其强化问题研究[J] .科教文汇,2007(07S):17-18.
7 何世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9(3):66-67. 被引量:9
8 张自星,张小庆.在教学反思中研究教学[J]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6(12):37-37.
9 雷道亮.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作用[J] .知识窗(教师版),2014(20):58-58.
10 龚亚夫,陈仕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方式初探[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27(6):13-15.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