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2006年第11期64-65,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39
-
1庞资胜,孙强.教育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S1):82-84. 被引量:6
-
2李惠玲,朱永杰.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弹性与关联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S1):67-68. 被引量:10
-
3郭松山.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3):82-85. 被引量:7
-
4解垩.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5):74-80. 被引量:61
-
5姚益龙,林相立.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基于多变量VAR方法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5,28(10):26-32. 被引量:25
-
6纪韶.支撑和谐社会的失业预警理论模型[J].当代经济研究,2005(11):39-42. 被引量:13
-
7赵燕菁.就业增长与空间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6-12. 被引量:8
-
8李雯,查奇芬.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J].统计与决策,2006,22(8):76-78. 被引量:27
-
9祝建华.去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与社会排斥[J].兰州学刊,2006(7):176-180. 被引量:8
-
10成刚.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经济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29(12):53-62.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9
-
1金福子,崔松虎.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7):196-197. 被引量:16
-
2黄艳芹,董志芸.邢台市大学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1):156-157. 被引量:2
-
3董志芸.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2(5):13-14. 被引量:2
-
4崔松虎,曹慧颖.河北省城乡差距现状及其对策[J].经济视角(下),2013(6):1-2. 被引量:1
-
5乔学斌,姚文凡,赵丁海.互动与共变:高等教育结构、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4):122-126. 被引量:38
-
6王力力.探讨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协调互动[J].商,2013(21):312-312.
-
7边明英,孙虹,刘伟.The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of HigherEducation Structure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Taking Tianjin as an example[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9(3):85-90. 被引量:3
-
8付鸿彦,张伊婧,杨倩.河北省骨干高校学科结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相关性及优化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3(3):96-103.
-
9李华中,段亚敏,杜鹃,赵楠.河北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高等教育耦合协调度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2):75-84.
-
1李振铎.浅谈人力资本与教育[J].税务与经济,2001(1):55-58. 被引量:2
-
2李英.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2010(9):105-106.
-
3田正平,杨云兰.建国以来中学教师工资制度的改革[J].教育评论,2008(6):158-161. 被引量:5
-
4张楚晗,木艮林.在乡村的时光[J].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7,0(4):48-49.
-
5田正平,杨云兰.建国以来中学教师工资制度的改革[J].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9(4):70-74.
-
6汪国真.雨的随想[J].新校园(阅读版),2017,0(2):99-99.
-
7刘萍,林鸿.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80-84. 被引量:9
-
8杨宜勇,赵立明.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的产出水平[J].中国人才,1991(5):15-16.
-
9曾好.小草的追求[J].天天爱学习(一年级),2017,0(3):22-23.
-
10李克鑫.春天来啦[J].学苑创造(B版),2017,0(1):4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