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陕西气象》
2006年第4期41-42,共2页
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同被引文献12
-
1吴睿,娄伟平.自动站和人工观测地面温度在冬季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10-210. 被引量:1
-
2曾英,张红娟.自动站草面温度数据质量控制[J].陕西气象,2007(5):54-55. 被引量:8
-
3邹艳丽,陈晓飞,王铁良,杨国范.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61-10462. 被引量:2
-
4刘小宁,任芝花,王颖.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及其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5):554-563. 被引量:51
-
5程爱珍,何秋香,黄理,王超球.气象要素对草面温度的影响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1):70-72. 被引量:22
-
6司志华,柳红.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形成的原因[J].山东气象,2009,29(2):70-70. 被引量:5
-
7蒲利荣,郑雪梅,吴采霞,高晓燕.自动气象站地面温度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333-333. 被引量:8
-
8华晓白,陈言照.地温自动站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数据差异分析[J].福建气象,2007(5):35-36. 被引量:2
-
9蔡玲玲.如何判断自动气象站草面温度的异常[J].广东气象,2010,32(1):59-60. 被引量:10
-
10金乾林.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观测数据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63-1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
-
1莫海燕,陈柳琼,韦成长.河池市草温、地温、气温的对比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2,29(2):43-45. 被引量:5
-
2张亚哲,高业新,冯欣.华北平原中部草面温度变化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4):51-53. 被引量:4
-
3李凤云,王玉山,王荣波.霜的出现特点与录记方法[J].贵州气象,2013,37(3):63-64. 被引量:2
-
4夏明安,李文巧.勉县地面温度与草温的对比分析[J].农技服务,2014,31(1):73-73. 被引量:1
-
5马汝忠,张焕平,马小萍,张占峰.草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青海环境,2017,27(2):63-68. 被引量:3
-
6李海川,许丽景.影响农业的草温、地温和气温[J].中国农业信息,2014,26(2S):171-172.
-
1赵洪秀,王晓英.一次自动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差值原因分析[J].青海气象,2009(1):60-61.
-
2林雪香.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温度差值的统计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A01):95-97. 被引量:3
-
3司志华,柳红.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形成的原因[J].山东气象,2009,29(2):70-70. 被引量:5
-
4王秀琴,卢新玉,王金风.不同积雪深度下地面温度与雪面温度的相关[J].气象科技,2013,41(6):1068-1072. 被引量:13
-
5邓玮,吕广红,李忠福,邬清元.850hPa温度在天气预报中的释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58-62. 被引量:7
-
6顾家裕.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白云岩特征及成因[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2):120-122. 被引量:43
-
7蔡冬梅.大连地区夏季特种地温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240-241. 被引量:2
-
8王欣.对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原因的探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3(12):261-261. 被引量:1
-
9李莹,孙亮,班秋艳.T639 2m温度在绥化地区的检验和影响因子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6,33(2):46-46.
-
10叶培龙,李艳,王式功,汪栩加,尚可政.北半球不同强度、生命期阻塞高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5):639-64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