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园间作的作用与技术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园间作就是通过在茶园中种植经济林木,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起到提高茶叶品质,优化茶园环境的作用。茶园间作是加强生态建设,减少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可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茶园的综合效益。
作者
杨虹琴
机构地区
安徽省宁国市青龙乡政府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7X期66-66,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茶园环境
间作
技术
小气候环境
经济林木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茶叶品质
生态建设
环境污染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66
1
林心炯,郭专,姚信恩,周庆惠.
乌龙茶鲜叶原料成熟度的生物生化特征[J]
.茶叶科学,1991,11(1):85-86.
被引量:8
2
郭桂义,罗娜,袁丁,孙慕芳.
泡茶用水质对信阳毛尖茶感官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37-39.
被引量:8
3
任健,杨志宏,刘钟栋.
信阳毛尖茶多糖含量与提取得率的比较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4,25(7):49-51.
被引量:4
4
何文斌,杨伟丽,张杰,朱先明.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Ⅲ.乌龙茶品质化学因子分析[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2):157-161.
被引量:17
5
黄毅斌,郑仲登,黄秀声,陈恩,应朝阳,唐龙飞.
平托花生在红壤果园的水土保持作用与综合利用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30-33.
被引量:13
6
段建真,郭素英.
茶树新梢生育生态场的研究[J]
.茶业通报,1993,15(1):1-5.
被引量:3
7
严俊,王秀丽.
中国名茶可溶性总糖的含量研究[J]
.茶业通报,1993,15(3):36-39.
被引量:27
8
胡增旬.
浅述名优绿茶的品质要求及与制作工艺的关系[J]
.中国茶叶,1994,16(2):36-37.
被引量:1
9
张顺高,钟铃声,单勇,寿陛阳,梁凤铭.
云南茶区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太阳光谱的考察与研究[J]
.中国茶叶,1994,16(6):2-4.
被引量:9
10
李立祥,梅玉,金基强,吴伟锋,郭桂义,王广铭,孙慕芳.
信阳毛尖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05(2):17-20.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4
1
刘盛旭.
皖南茶园间作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3):152-153.
被引量:2
2
刘佳,梁丽云,冯建灿,郑先波,贺巍,刘建军.
信阳毛尖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7):1-5.
被引量:11
3
夏小欢,付杰,黄磊.
茶园间作技术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58-60.
被引量:2
4
詹杰,李振武,应朝阳.
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茶园间作作物的选择及配套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0):51-5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储成恒.
霍山县茶-鹅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与效益探析[J]
.茶业通报,2023,45(1):23-26.
被引量:1
2
骆振,袁伯芝.
麻栗坡县低产茶园成因及改造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1):72-74.
被引量:2
3
郑杰,陈振,张伟.
对豫南茶区夏秋茶资源利用的探讨[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4):80-82.
被引量:2
4
夏小欢,付杰,黄磊.
茶园间作技术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58-60.
被引量:2
5
梁丽云,徐文鸾,王伟壮,吕立哲.
茶苗盆式繁育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30-32.
6
金明慧,扶胜兰,罗卫彬,肖荣英.
信阳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分析[J]
.种业导刊,2018(8):17-21.
被引量:1
7
吴淑平,蔡一鸣,王杉,付群英,冯雨,吕立哲.
不同采摘期对信阳毛尖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8,50(10):57-60.
被引量:8
8
张英娜,陈根生,刘阳,许勇泉,汪芳,陈建新,尹军峰.
烘青绿茶苦涩味及其滋味贡献物质分析[J]
.茶叶科学,2015,35(4):377-383.
被引量:44
9
余泽恩,丁仕华,梁青青,刘帆,李兆鹏,王衍成,郝若诗,黄业伟.
绿茶“陕茶1号”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8,31(8):1682-1688.
被引量:10
10
董喆,李梦怡,胡越,丁宏,曹进.
信阳毛尖茶叶中矿物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品质评价[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141-145.
被引量:9
1
刘义平.
高产优质茶园的施肥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05(5):120-121.
2
潘建义.
山区茶园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J]
.茶叶,2003,29(4):228-229.
被引量:3
3
刘义平.
高产优质茶园施肥技术[J]
.福建农业,2006(1):12-13.
被引量:2
4
汪新开,单顺仙.
有机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5):66-66.
被引量:4
5
姜茜,蔡平,郑丽屏,张琪,张国彪,徐建方,查国贤,孙振军.
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2008(2):118-119.
被引量:2
6
楼枝春,丁敏,丁银花,朱德龙,应最亮,陈唐睦.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03(4):15-16.
7
果树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J]
.果农之友,2006(5):55-56.
8
吕志华,王福民,陈建宁.
果树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J]
.中国果菜,2005,25(5):25-25.
9
李长海,徐春萍.
绿色果品还需绿色防治[J]
.浙江林业,2004(4):31-31.
10
郭小龙,康春柳,李清平.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
.蚕桑茶叶通讯,2007(5):40-40.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 第07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