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庭筠的诗法与词法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温庭筠的诗作与词作面貌极为相像,这是晚唐时期诗词分界不明晰,温庭筠以作诗之法填词的结果。温庭筠诗歌与词作俱为晚唐审美思潮的具体显现,但由于功用的差别,温词又呈现出与温诗某些不同的形式特征和美感特质。
作者
张巍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关键词
温庭筠
诗法
词法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2
1
迟宝东.
词“别是一家”:古典诗词美学特质异趋论——以温庭筠的词与绮艳诗为中心[J]
.天津社会科学,1999(5):89-92.
被引量:2
2
赵山林.
晚唐诗境与词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5):74-81.
被引量:3
3
杨海明.
“心曲”的外物化和优美化——论温庭筠词[J]
.文学评论,1986(4):85-91.
被引量:5
4
张晶.
温庭筠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8(4):63-65.
被引量:2
5
吴肃森.
谈李商隐爱情诗与温庭筠恋情词艺术风格的亲缘关系[J]
.贵州社会科学,1982(5):86-88.
被引量:1
6
顾学颉.
温庭筠交游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5):69-79.
被引量:7
7
刘尊明.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6(5):94-100.
被引量:2
8
王希斌.
绘阴柔之色 写阳刚之美——论温庭筠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J]
.学习与探索,1989(Z1):125-129.
被引量:2
9
刘学锴.
李义山诗与唐宋婉约词[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6(3):1-11.
被引量:12
10
黄震云.
温庭筠诗歌的艺术特色[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4(1):49-5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杨善啸.
三十年来晚唐“温李”诗歌向词体发展演变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1):88-90.
2
袁春艳.
近二十年温庭筠诗歌研究述评[J]
.绥化学院学报,2012,32(1):76-78.
被引量:1
3
张巍.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2-37.
4
高慎涛.
温庭筠撰《杨辇墓志》及其文学史料价值[J]
.中国文学研究,2014(2):44-47.
被引量:3
5
高慎涛.
中晚唐诗的词体特质——以温庭筠诗的词化现象为中心[J]
.江汉论坛,2015(6):90-95.
被引量:1
6
莫亚容.
1980-2015年间温庭筠诗歌研究综述[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3):32-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胡可先.
新出文献与李白研究述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5(5):6-20.
被引量:2
2
胡秋妍,陶然.
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释证[J]
.河南社会科学,2017,25(7):92-98.
被引量:2
3
缪君芳.
温庭筠女性题材诗歌研究[J]
.长城,2013,0(05X):110-111.
4
张振,胡传志.
温庭筠诗风差异表现、成因及影响[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5):63-67.
5
杨操,邱美琼.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温庭筠研究综论[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116-124.
6
葛晓音.
温庭筠乐府效法“长吉体”的取向[J]
.中国文化研究,2023(3):57-70.
1
史素昭.
从诗词分界看苏轼“以诗为词”革新路上的两重性[J]
.中国文学研究,2003(1):8-11.
2
闵建国.
浅论戴望舒对新诗发展的贡献[J]
.开封大学学报,1994,9(1):5-8.
3
李劲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中的怀旧情结[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3,0(5):69-71.
4
宋坚.
论广西生态文学及其审美批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2):101-106.
被引量:3
5
张静文.
小议现代“审美化”对文艺学的改进[J]
.商,2014(22):89-89.
6
曹萌.
再论明末社会思潮对《红楼梦》的影响[J]
.北方论丛,2001(6):58-63.
7
付红妹.
士大夫隐逸心态影响下的北宋审美思潮研究[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20-21.
被引量:1
8
柴明莉.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的诗学特点--兼谈文学遵循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规律[J]
.当代小说,2003(9):55-56.
9
刘晓波.
一种新的审美思潮——从徐星、陈村、刘索拉的三部作品谈起[J]
.文学评论,1986(3):35-43.
被引量:11
10
傅修海.
趣味——情绪化审美思潮的崛起[J]
.文艺评论,2007(4):14-16.
被引量:2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