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三点相似性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比较容易被接受,与它和儒家思想的某些近似取向有关,主要表现在理论品格、对资本的警惕及理想社会等方面。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的限制,主要革命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够全面、深入,片面强调二者的对立方面,造成现实中的一些负面效果。
作者
刘天旭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船山学刊》
2006年第3期168-170,共3页
Chuanshan Journal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相似性
儒家思想
理论品格
理想社会
历史条件
负面效果
革命者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1
李鹏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中西文化关系[J]
.哲学动态,2000(9):6-9.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8
1
魏范青.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18-21.
被引量:8
2
胡久青.
反思、探索与突破——对新时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思考[J]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4):100-102.
被引量:3
3
潘起造.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文精神在当代的新发展[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6):68-71.
4
王翠英.
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来看[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5-21.
5
吕慧燕.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底蕴[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3):9-11.
被引量:2
6
李杰.
儒学中的合理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6):83-84.
被引量:3
7
王杰,冯建辉.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研究综述[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6):44-48.
被引量:6
8
魏范青.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10):7-9.
被引量:1
9
刘红英.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0(11):67-69.
被引量:2
10
黄杨.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J]
.探索,2011(1):111-11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5
1
王顺峰,周免让.
“国学热”引发的冷思考[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20(2):73-75.
被引量:1
2
姜源,李慧宇.
新时期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述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儒学讨论之反思[J]
.社会科学研究,2004(4):51-54.
被引量:1
3
张凌.
城市读经潮[J]
.看历史,2009(11):51-51.
被引量:1
4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述要[J]
.哲学动态,1999(8):2-5.
被引量:3
5
阮青.
九十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研究[J]
.孔子研究,1998(3):43-46.
被引量:7
6
刘宏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J]
.孔子研究,1996(3):3-10.
被引量:9
7
蔡方鹿.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处及其在当代新文化中的位置[J]
.江西社会科学,1993,13(1):6-10.
被引量:5
8
唐昌黎.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学[J]
.人文杂志,1995(2):22-28.
被引量:5
9
李鹏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中西文化关系[J]
.哲学动态,2000(9):6-9.
被引量:19
10
卢毅.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3):49-5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王杰,冯建辉.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研究综述[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6):44-48.
被引量:6
2
刘东超.
何止异同——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及进一步推进的思路[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1):5-9.
被引量:3
3
黄杨.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建设[J]
.探索,2011(1):111-116.
被引量:3
4
王新红.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性[J]
.社会科学家,2011,26(1):9-12.
被引量:1
5
黄利.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研究综述[J]
.决策与信息,2014(24):31-3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李志.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合论之质疑[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9,0(1):211-218.
2
黄仁国,姜涛.
论刘大年的近代经学研究[J]
.历史研究,2010(2):127-142.
被引量:2
3
刘东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儒家化吗——兼与金观涛、郭齐勇、汤一介三位先生商榷[J]
.学术研究,2011(7):38-42.
被引量:5
4
李敬峰.
以儒学普世化范式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54-59.
5
孙强.
中和理论论纲:构建当代中国新理论——从马克思哲学的思维革命与中国传统思维相结合的角度看[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3-78.
6
黄利.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研究综述[J]
.决策与信息,2014(24):31-31.
7
王天民.
有机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的存在论共性[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1):88-95.
8
王新歌,陈田,林明水,王首琨.
国内外乡愁相关研究进展及启示[J]
.人文地理,2018,33(5):1-11.
被引量:50
9
胡栋材.
近百年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及其反思[J]
.文化软实力研究,2018,3(1):12-29.
被引量:3
10
郑航,方青.
乡愁表述下的当代休闲发展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4):71-76.
被引量:1
1
张保生.
完善证据规定,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改革[J]
.民主与法制,2016,0(11):9-9.
2
徐海燕.
中国比较政治学:从西方学徒到自主创新[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4):5-10.
3
陈媛.
对中国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若干讨论——以四届“比较政治学论坛”为对象的考察[J]
.学术界,2012(12):87-94.
4
徐增文.
国际金融危机视角下的中国比较制度优势[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26(6):48-51.
被引量:1
5
徐海燕.
中国视角下的比较政治学研究:发展与评析——兼评2012年中国比较政治学发展概况[J]
.政治学研究,2013(2):90-94.
被引量:4
6
宣海林,郑鸣.
以法律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必要性[J]
.北方论丛,2004(6):120-123.
7
一个和中国贸易的机会[J]
.中国报道,2008(6):71-71.
8
高奇琦.
制度自信与中国比较政治学体系的构建[J]
.江淮论坛,2015(2):55-62.
被引量:11
9
吴志菲.
江平:我只坐在真理和法律一边[J]
.中国社会导刊,2008(4):56-59.
10
邢敏.
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J]
.青年与社会,2014,0(12):31-31.
船山学刊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