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6年第6期15-16,共2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1
-
1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6(2):5-8. 被引量:51
-
2肖美艳,曾令泰.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失范现象的成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4):76-77. 被引量:5
-
3高振平.膝望中考[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
-
4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
5教育部.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6彭明辉.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小学科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8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10张效凤.对新课程教学行为的几点认识[J].甘肃教育,2008(7):37-3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1
-
1杨慧.对数学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17-17.
-
2张玉虎.人人参与 竞争合作 师生共成长[J].现代教育,2011(1):45-46. 被引量:2
-
3宋从兵.教得有心 学得有效 考得有成——关于初三历史总复习的一些思考[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1(1):52-52.
-
4裘卫江.小学科学师源性“亚健康”的透视与反思[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11):7-9.
-
5沈静.对数学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0(48):63-64.
-
6杨艳玲.如何使小学生热爱科学课程[J].科技信息,2012(19):329-329.
-
7戴培清.以生为本 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电教(综合),2012(11):51-53.
-
8李维江.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新起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3(9):29-30. 被引量:1
-
9蒋燚.对有效教学管理机制建构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18):33-33.
-
10陈盛兰.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J].启迪与智慧(中),2016,0(6):86-86.
-
1邵长会,王建国.教学观念与教学优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24(4):135-135.
-
2唐宇辉.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素质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J].求索,2002(2):41-42.
-
3高健.浅谈徐特立继承与创新思想的现实意义[J].徐特立研究,2001(1):18-19.
-
4宋党兵.浅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J].人民教师论坛,2009(9):40-40.
-
5周卫东.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2):59-60. 被引量:1
-
6李倩.准确把握课改中的“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08(7):12-14.
-
7吴小中.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7(11):8-10. 被引量:1
-
8司瑞红.浅谈课改的继承与创新[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1):87-87.
-
9叶俊延.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 推进教育创新[J].成功,2011(9):241-241. 被引量:2
-
10曾荣.新课程理念下启发式教学的继承与创新[J].数学教育研究,2007(1):3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