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所周知,为了应对当代中国学术所遭遇的学术范式危机与精神状况危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术史与思想史反思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言述因而也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艰难的蜕变时期,某种新的学术范型与思想范型的兴起似乎便成了指日可待之事。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学术史反思意识的自觉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学界真的获得了某种学术转型与思想转型的自觉。当代中国学术持续的细密分化、实证化和学院化趋向与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的问题意识的匮乏和表述方式的千篇一律就是现实的明证与表征之一。学术似乎已越来越名正言顺地成为一种技术和名利,而不再是一种志业,更不再是一种文化创造的关键要素和生命安顿的本源依据。思想似乎也越来越从容地成为一种话语权力游戏,而不再是一种有生命关怀与真理底蕴的现实所指。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的非生命化趋向似乎难以抗拒。这与其说是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学术范式危机与精神状况危机的一种疗治,还不如说是一种加剧。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自然可以提供诸多解释。然而,若从学术书写和思想言述的“内在”理则来看,究其原因,某种在全球语境中的学术传统的难以追溯与重建、某种究竟何谓学术与学术传统的理论反省的匮乏,则是至关要紧的。因此,为了给当代学术史反思梳理出一个宏观的参照视野,笔者不揣浅陋,写作了此系列反思札记,以就教于学界方家和同仁。
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4期28-33,共6页
Reviews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