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真实情结:民事证据概念的魅惑与超越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的证据概念一直含有价值判断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致使真实性成为证据概念的难舍情结,对证据进行准确定位,采用功能性定义方式是消除真实情结的魅惑、科学界定民事证据概念的必由之途。证据概念从客观真实说、定案根据说到根据说的交替,展示了在诉讼理论上对民事证据概念理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
作者 蒲一苇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法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0-213,共4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调解制度研究>的部分成果(编号:NQ05ZF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证据规定》第1条、第14条、第34条、第36条
  • 2巫宇甦.《证据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第78页.
  • 3卞建林,郭志媛.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J].中国法学,2001(2):167-176. 被引量:86
  • 4[苏]B·K普钦斯基.《美国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第109页.
  • 5刘田玉.论“法律真实”的合理性及其意义[J].法学家,2003(5):124-133. 被引量:10
  • 6[奥]凯尔森 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序言第Ⅱ页,第11页.
  • 7刘新魁.《也谈刑事诉讼中的认证问题》.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四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二级参考文献38

共引文献263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