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高职院校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
10
The training mode in the enterprise's college and its reference meaning for higher VTE colleg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企业大学作为我国职教领域的新进入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特定的优势和专门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
刘喜才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厦门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7-29,共3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企业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
应用型人才
就业导向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G726.84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2
1
珍妮.c.梅斯特.企业大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
袁锐锷,文金桃.
试析美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及其作用[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9):51-56.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挑战-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7.
共引文献
13
1
程艳.
国外职业继续教育的概况及启示[J]
.文教资料,2008(10):80-81.
2
邓耀彩.
高职教育引进企业要素模式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6):21-24.
被引量:5
3
周江林.
企业大学创建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18(4):49-52.
被引量:4
4
官志华,曾楚宏.
西方企业创办企业大学的模式比较[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4(3):52-55.
被引量:3
5
杜云,刘根厚.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之一体化模式探析[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2):68-72.
被引量:1
6
俞煜婷,路琳,钞群.
我国大飞机项目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战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3):134-137.
7
贺东明,徐振洪.
基于知识管理的电能计量培训课程开发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3(2):67-69.
8
刘孚智,邹荫荣,贺东明.
基于知识管理的电能计量专业能力管理模型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3(5):185-187.
9
李名梁,吴书瑶.
企业大学问题研究:现状探析及未来展望[J]
.职教论坛,2013,29(33):36-41.
被引量:4
10
王耀章,邱旭光.
火热、困局与理性:企业大学的发展与研究探析[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3):74-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
1
罗建河.
国外企业大学的发展与启示[J]
.高教探索,2011(1):84-89.
被引量:6
2
金雄.
中韩企业教育培训比较分析及启示[J]
.东疆学刊,2006,23(1):103-106.
被引量:5
3
余群英,吴万敏.
行业院校集团化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6(6):68-69.
被引量:10
4
李敏.
浅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问题[J]
.科技资讯,2006,4(16):87-87.
被引量:5
5
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1):42-45.
被引量:86
6
管平,丁明军,来建良.
工学结合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07(2):9-11.
被引量:25
7
耿洁.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8):13-15.
被引量:159
8
刘紫婷.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7(8):48-49.
被引量:165
9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0
魏树峰.
高职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64-6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0
1
任梅,刘伟民,施奕.
正确认识我国的企业大学[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6):93-97.
被引量:3
2
沈志刚,于晓霞.
基于岗位定位的教学模式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
.科技信息,2009(8):198-199.
被引量:1
3
许芳奎.
紧密依托行业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5):16-19.
被引量:11
4
许芳奎.
高职教育依托行业办学强化行业企业主体地位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1):47-49.
被引量:7
5
许芳奎,孟繁荣.
机电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10(7):46-48.
6
云景乾,吴家礼,许芳奎.
依托行业的高职教育办学机制析探[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7):42-43.
被引量:16
7
杨璘璘.
依托行业推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J]
.考试周刊,2011(50):112-113.
被引量:2
8
徐霄红.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大学协同共生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3(1):101-104.
被引量:5
9
刘建平,刘宏泉,张珂伟.
中小型企业与高职院校合办企业大学的可行性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269-270.
被引量:3
10
李晓阳.
高职教师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孵化器建设概要[J]
.职教论坛,2017,33(15):9-11.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陈新一,许芳奎.
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3):18-20.
被引量:6
2
陈新一,许芳奎.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15):29-31.
被引量:7
3
许芳奎.
试论“双证书”制度的教学体现[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20-21.
被引量:5
4
云景乾,吴家礼.
加强高职教育科研 推动高职教学改革[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7-9.
被引量:10
5
云景乾,吴家礼.
以滨海新区发展为契机推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0(30):18-20.
被引量:4
6
吴家礼,许芳奎.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32):26-28.
被引量:38
7
吴家礼,许芳奎.
以国家示范校建设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为例[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1):17-20.
被引量:2
8
曾华.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再认识[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0-11.
9
尚晓雷,成卓,张天翔.
引入企业生产项目 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6):4-7.
被引量:4
10
戴小红.
探索“系会合作” 构建专业群开放育人平台[J]
.中国高等教育,2011(8):47-48.
被引量:4
1
陈朝萌.
深圳成人教育市场结构分析[J]
.成人教育,2006,26(4):56-58.
被引量:1
2
刘培艳.
民办高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研究——基于波特五力模型视角[J]
.价值工程,2013,32(8):207-209.
被引量: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