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19,共3页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81
-
1王立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J].历史研究,2000(1):21-33. 被引量:30
-
2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J].历史研究,1995(5):88-101. 被引量:52
-
3王立新.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近代中西方关系[J].史学理论研究,1998(3):5-15. 被引量:8
-
4罗志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向与反思[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73-84. 被引量:22
-
5姜义华.论二十世纪中国的民族主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5(3):8-13. 被引量:14
-
6黄维民.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70-75. 被引量:3
-
7焦润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6(4):97-105. 被引量:18
-
8罗雄飞,赵剑.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0(4). 被引量:1
-
9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J].齐鲁学刊,2001(2):48-55. 被引量:14
-
10金冲及.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J].近代史研究,2001(5):1-20. 被引量:42
-
1吴重庆.乡土儒学资源的再生[J].天涯,2005,0(4):20-27. 被引量:4
-
2王天根.宗法社会与近代民族主义——以严复、章太炎对《社会通诠》探讨为中心[J].学术论坛,2002,25(2):102-106. 被引量:3
-
3郑春奎.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9):25-27.
-
4李军.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J].理论与现代化,2008(3):105-110.
-
5王声跃,肖海珍,陈红,张文.论云南文化的生成环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56-59. 被引量:2
-
6海铃.保护传承人至为关键[J].中国人才,2007(13):13-14. 被引量:21
-
7辜正坤.21世纪人类文化的实现方式:“家-国-天下主义”[J].新华月报,2013(17):100-103.
-
8宫彩凤.浅谈日本“腹芸”的起源[J].神州,2013(23):32-32.
-
9冯尔康.略论当代中华文化建设与资源利用[J].广东社会科学,2003(1):21-26.
-
10来新夏.海宁藏书家浅析[J].史学月刊,2005(2):123-12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