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医学与社会》
2006年第7期47-48,共2页
Medicine and Society
参考文献8
1 周春莲,郭继志,刘宪亮,王春平,吕晓莉.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21-23. 被引量:43
2 薛云珍,卢莉.网络成瘾的形成、表现及机制的探讨[J] .医学与哲学,2003,24(8):60-62. 被引量:41
3 耕夫.网络成瘾的心理症结与调适[J].心理世界,2002,(5):50-50.
4 [美]珍妮特·S·海德等著,贺岭峰等译.人类的性存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527
5 [埃]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著,朱威烈等译.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
6 法治在线.天堂来信[R].中央电视台,2005—12-06
7 法治在线.少年之殇[R].中央电视台,2005—12一01
8 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被引量:213
二级参考文献17
1 Mark Slouka 黄锫坚(译).大冲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持续上网会得病.http://www.999.com.cn.,.
3 .网络性心理障碍和IAD.http://health.china.com.,.
4 程兹森.网瘾综合征的自我疗法.http://health,china.com.,.
5 MITCHELL P. Internet addiction: genuine diagnosis or not [ J ].The Lancet. Feb,2000,19:632.
6 ORZACK M H. Retrieved from: http://www. computeraddiction.com/.
7 Dawn Heron, Nathan A. Shapira,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Current psychiatry. Online; Vol.2, No. 4 / April 2003
8 Keith J. Anderson, Ph. D.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 exploratory study. J.Am Coll Health 2001 Jul;50(1) ;21- 6. PMID: 11534747[ PubMed- indexed for MEDLINE]
9 http://www. gog. com. cn/xb/x0110/ca65338. htm
10 MARC E.PRATARELLJ, Ph.D. and BLAINE L. BROWNE,M.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Internet Use and Addiction. CYBER PSYSHOLOCY & BEHAVIOR; Volume 5,Number 1, 2002
共引文献287
1 张潇,张沁园,张柏华,王成岗,郭公社.网络成瘾与中医肝脏关系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460-464.
2 王瑞芳,赵琥.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身心健康[J] .中国医师杂志,2005,7(S1):454-456. 被引量:3
3 王章峰,安桂玲.透视青少年“电视成瘾”现象[J] .电影评介,2007(19):82-83. 被引量:1
4 刘新庚,刘建亚.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89-92. 被引量:8
5 刘海华.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干预的个案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6(5):97-100.
6 王茂园.大学班级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大众商务,2010(16):220-220. 被引量:1
7 胡明武.高中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及运动引导[J] .新课程学习(下),2009,0(7):110-111. 被引量:1
8 赵艳丽,魏琳.大学生上网成瘾行为与家庭教育研究[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0(S1):89-91. 被引量:2
9 王辉.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0(1):78-79.
10 李晓敏,赵连志,张雷.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初探[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2):183-18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50
1 周春莲,郭继志,刘宪亮,王春平,吕晓莉.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21-23. 被引量:43
2 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6-798. 被引量:138
3 李秀敏.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72-75. 被引量:40
4 章成斌,吴代莉.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原因、可自愈性特点分析及防治对策[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38-39. 被引量:25
5 史万兵,侯雪莲.浅谈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教育学矫治[J] .辽宁教育,2005(1):28-29. 被引量:2
6 林琴,徐勇.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54-255. 被引量:44
7 杨雄.网络对我国青年的影响评价[J] .青年研究,2000(4):7-14. 被引量:113
8 陈先建.网络交往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相关问题综述[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2):10-11. 被引量:3
9 昝玉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 .中国青年研究,2005(7):68-71. 被引量:36
10 李晓敏,张琳,袁婧.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2(3):270-27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7
1 樊春芳.迷恋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2):14-15. 被引量:6
2 应美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与引导策略[J] .成才之路,2009(12). 被引量:1
3 宋新宇.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09(5):19-20.
4 肖婧婧,董四平,王江陵.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成因与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09,22(6):43-45. 被引量:9
5 陈蓉蓉,林雷.网络病态使用和过度使用的区别及其对学校教育对策的启示[J] .医学与社会,2009,22(7):58-59.
6 张双娟,黄河浪.大学生网络成瘾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12):127-129. 被引量:1
7 黄金豆.网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干预方法[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7):104-104.
二级引证文献17
1 赵丽荣.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204-205. 被引量:1
2 陈利民.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J] .医学与社会,2010,23(3):86-87. 被引量:5
3 马玉红,牛力华,杨建华.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63-465. 被引量:10
4 谢晓丹,稽陈华.温州市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与其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10,23(6):87-88.
5 胡岱梅,刘炳伦,李仁军.关于网瘾争论的几个问题——网瘾不是社会病、思想病或素质病[J] .精神医学杂志,2010,23(3):219-221. 被引量:7
6 张海宏,张亮,李凤.基于社会病理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0,23(7):22-24. 被引量:5
7 杨春光,王新兴,李力夫,汪波,罗鸣.武汉市某大学医学生网络依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1,24(1):79-81. 被引量:1
8 杨晓玲.刍议青少年网络虚拟行为引发的犯罪及学校预防[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2):118-118.
9 姜玉,尹辰.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2):75-76. 被引量:6
10 张晓,田国强.浙江省某中学学生网络依赖心理与行为干预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12,25(8):80-81. 被引量:2
1 吴伟贵,李忠波.庐江县1997~2000年月饼卫生质量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7(1):58-59.
2 祖军,祖先东.庐江县学生尿碘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12-12.
3 严小兵,刘未东.庐江县居民胃癌死亡情况动态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6(5):351-351. 被引量:1
4 夏则开,刘小林.学校食堂卫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8(1):42-43. 被引量:1
5 张家友,赵小荣.庐江县1998~2000年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7(6):419-420.
6 严小兵.庐江县1998年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6(1):22-24. 被引量:1
7 缪永东,王汝芬.庐江县农民家庭的膳食与营养水平[J] .卫生研究,1997,26(6):396-397.
8 王谋涛.庐江县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的流行病学探讨[J] .环境与健康杂志,1992,9(2):76-77. 被引量:3
9 王谋涛,夏则开.3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5,9(4):305-305.
10 左登敏,洪光烈,汪丛峰.Z分综合评价方法在庐江县预防接种规划工作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18(1):73-7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