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被引量:3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年第6期15-16,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6
-
1龚界文,胡静.“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J].青年探索,2004(5):20-23. 被引量:26
-
2刘同舫.网络文化的精神实质[J].天津社会科学,2005(6):55-60. 被引量:32
-
3胡景娣.文化反哺背景下对成人教育的重新审视[J].继续教育研究,2006(5):36-38. 被引量:5
-
4唐德俊,阳德华.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的新特点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J].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36-138. 被引量:13
-
5蔡骐.对网络恶搞文化的反思[J].国际新闻界,2007,29(1):55-58. 被引量:46
-
6周晓虹 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社会学研究,2000,(2):52-52.
-
7张贺.网络不是滥用自由的天堂.科技决策月刊[J].2009,(5).
-
8任建东.文化反哺与道德传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09-111. 被引量:2
-
9梁莉芃,杨春贵,徐启豪,王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2):184-187. 被引量:6
-
10王晓明,李瑶.教育反哺的价值论述及其展望[J].科教文汇,2009(10):6-6. 被引量:5
-
1李步秋.新课程背景下对“文化反哺”现象的再认识[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2):34-35. 被引量:5
-
2杨美娟.文化反哺现象与教师权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84-85. 被引量:5
-
3翟爱萍.“向孩子学习”之管见[J].上海教育科研,2007(3):23-24. 被引量:1
-
4李峰.论文化反哺视野下学校文化之建构[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1):4-5.
-
5何爱霞.简论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J].北京成人教育,2001(5):9-10. 被引量:3
-
6张勇,胡宝生.浅谈“文化反哺”现象及对教育的影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2):61-62. 被引量:4
-
7言秀华.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6):92-94. 被引量:2
-
8张雁华.“文化反哺” 启迪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教育导刊(上半月),1999,0(Z1):12-13. 被引量:5
-
9雷维运.从伦理角度看文化反哺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解构与重构[J].大众文艺(艺术版),2008(6):87-88. 被引量:1
-
10李太平.论教育对反向社会化的引导和控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60-6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