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生产、科研、推广和市场体系(续二)
被引量:3
出处
《大豆通报》
2006年第4期40-42,共3页
Soybean Bulletin
同被引文献20
-
1韩天富.阿根廷大豆生产和科研概况[J].大豆科学,2007,26(2):264-269. 被引量:19
-
2杨眉.美国人给我们上了“贸易课”[J].中国经济周刊,2005(6):10-14. 被引量:1
-
3余建斌,乔娟,乔颖丽.中国大豆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11):31-35. 被引量:19
-
42003/04~2005/06年度世界大豆供需平衡表(美国农业部月度预测)[J].农业展望,2006,2(2):47-47. 被引量:3
-
5丁声俊.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势在必行[J].中国油脂,2006,31(10):7-13. 被引量:7
-
6顾善松.对国产大豆面临问题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6,22(11):70-76. 被引量:24
-
7张东辉,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耿臻.浅析政府部门对大豆产业化发展的举措[J].农业与技术,2006,26(6):18-20. 被引量:2
-
8韩天富,王彩虹,曾令清,李世润,秦路,马淑萍.美国大豆生产、科研、推广和市场体系(续五)[J].大豆通报,2007(1):39-42. 被引量:1
-
9李贵卿,朱永清.对农业科技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科技需求的思考[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1):106-108. 被引量:5
-
10包宗顺.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J].农村经济,2007(6):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43
-
1高莹莹.浅析中国大豆贸易现状及进出口风险防范[J].消费导刊,2009,0(24):59-59. 被引量:3
-
2崔利竹.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8,54(2):124-127. 被引量:2
-
3韩天富,侯文胜,王济民.发展转基因大豆,振兴中国大豆产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3):1-5. 被引量:19
-
4李峰,潘晓华.科技联合对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6):38-41. 被引量:4
-
5郑昌玲,王建林,宋迎波,陈晖.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研究[J].大豆科学,2008,27(6):943-948. 被引量:17
-
6张鸿,任光俊,郑林用.履行岗位科学家职责 为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3):87-89. 被引量:5
-
7孙近友.徐州市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及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6):1387-1393. 被引量:3
-
8强胜,宋小玲,戴伟民.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发展策略[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18(1):114-125. 被引量:60
-
9刘蓉蓉.对中国农科院执行“948”计划的回顾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2):15-18. 被引量:3
-
10卢敏,李玉,张俊彪.农民视角的食用菌生产信息获取与相关决策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4):107-113. 被引量:19
-
1拜耳在美国推出除草混剂Corvus[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9,13(2):47-47.
-
2邓金保(编译).杜邦开发的Resolve DF在美的使用范围扩大[J].农药市场信息,2007(1):28-28.
-
3安德.,JA,冯雪华.用能量—作物生长指数法预报印第安纳州县级玉米产量[J].自然资源译丛,1990(4):71-73.
-
4朱连奇.堪萨斯州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小麦、玉米、大豆和高梁为例[J].地理译报,1996,15(4):25-29.
-
5倪善君,路洪彪,张战,赵一洲.辽宁省水稻品种分布与思考[J].垦殖与稻作,2001(3):6-8. 被引量:5
-
6肖永绥.陕南茶树栽培区域生态与地方品种分布[J].生态学报,1989,9(1):48-52. 被引量:1
-
7李玉静,李文红,张朝显.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控[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65-65. 被引量:3
-
8彭绍光.我国各省甘蔗主栽品种考[J].甘蔗糖业,1990(3):7-14. 被引量:4
-
9全球玉米主产国TOP10(2015/2016)[J].饲料与畜牧(新饲料),2016(2):27-27.
-
10王晓芳(编译),苏永慧(编译).美国境内茶翅蝽成灾,果农损失惨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文化版),2011(3):128-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