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世界与理性的人生——从《啊,美好的日子》看贝克特作品的人文主义特征
被引量:3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6,共3页
Sichuan Drama
同被引文献14
-
1田丽娟.论荒诞及其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形态[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4(2):66-68. 被引量:2
-
2刘洁琳,王维维.穿越时空的“共名”——试论“阿Q形象”的永恒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00-201. 被引量:2
-
3曹波.塞缪尔·贝克特长篇小说的拉康式精神分析[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1):351-357. 被引量:5
-
4荒诞派戏剧选[M].
-
5程鲲鹏.从意象角度看荒诞派之滥觞——《等待戈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66-66. 被引量:1
-
6陈星君.《等待戈多》中的反人文主义倾向[J].重庆与世界,2011,28(1):36-39. 被引量:2
-
7刘秀玉.贝克特与巴黎:贝克特戏剧创作的文化地缘学考察[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3):64-68. 被引量:2
-
8孙宇,王天昊.《等待戈多》符码的戏剧符号学阐释(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9):26-27. 被引量:1
-
9胡可清.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多重声音[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78-81. 被引量:1
-
10李鲁闽,亢海宏.《等待戈多》中贝克特式语言的荒诞效果[J].海外英语,2010(11X):337-339. 被引量:3
-
1汪杨文,田德蓓.中国贝克特研究综述[J].江淮论坛,2010(6):185-189. 被引量:3
-
2丁琪,周文岭,王志远.论贝克特作品中的“从子宫到坟墓”现象[J].作家,2013,0(09X):109-110.
-
3凌可新.我的上帝[J].微型小说选刊,2011(14):20-22.
-
4甫跃辉.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孩子(下)[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4(2):82-87. 被引量:1
-
5段小青.从人物形象中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2):81-82.
-
6肖之芳.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214-216. 被引量:1
-
7张秀英.无处遁逃的生存之痛——重读徐坤的《厨房》[J].克山师专学报,2004,23(1):71-73.
-
8谢有顺.散文之大(《美》2002年2月上半月)[J].当代作家评论,2002(3):157-157.
-
9阿滢.用爱打开尘封的记忆[J].散文百家,2005,0(12):24-26.
-
10曹波.贝克特作品的理解与翻译——兼评余中先译《无可名状的人》[J].译林,2008(6):209-21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