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共6页
同被引文献21
-
1李建军.真正的文学与优秀的作家——论几种文学偏见以及路遥的经验[J].南方文坛,2007(3):33-38. 被引量:16
-
2李建军.被任性与愤恨奴役的单向度写作[J].小说评论,2005(1):13-19. 被引量:22
-
3徐型.论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6):70-74. 被引量:3
-
4金赫楠.直谏李建军[J].文学自由谈,2005(4):31-40. 被引量:4
-
5李建军.升华与照亮:当代文学必须应对的精神考验——以西部文学为例[J].小说评论,2005(5):8-13. 被引量:8
-
6王洪岳.警惕另一种矫情和媚俗——兼评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J].当代文坛,2006(1):94-97. 被引量:3
-
7杨亚林.悲苦人生的纾解之途:朱自清散文艺术管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4):82-85. 被引量:1
-
8李建军.我们的文学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图腾[J].文艺争鸣,2007(6):15-18. 被引量:4
-
9《契诃夫论文学》,汝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65、163页.
-
10叶尔米洛夫.《契诃夫传》,张守慎译,第11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1月.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崔志远.活跃的文学——《文艺争鸣》“新世纪‘新生代’文学写作评论大展”述评[J].文艺争鸣,2008(10):22-28.
-
2段崇轩.重温故乡——郭文斌的小说创作[J].南方文坛,2010(1):99-103. 被引量:1
-
3李志孝.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叙事策略[J].文艺争鸣,2010(4):50-53. 被引量:3
-
4李志孝.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三种叙事向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2):69-72. 被引量:4
-
5吴世奇.现代性语境下的传统文化记忆与认同——郭文斌文学创作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13-18. 被引量:1
-
6董婕.郭文斌小说的诗意叙事及其意义[J].南方文坛,2018(6):152-156. 被引量:1
-
7马豪杰.伦理困境的呈现与主体责任的缺失——电影《手机》的异化主题新解[J].荆楚学刊,2019,20(4):86-90.
-
8许峰.“西海固文学”:地域文化意义上的构建[J].百家评论,2020(2):19-27. 被引量:1
-
9许峰.新时代以来“西海固文学”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2):125-135.
-
10林琳.浅析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识[J].商业故事,2016,0(32):164-165.
-
1徐全利.相濡·相忘·相煎[J].晚霞,2010,0(A03):10-10.
-
2张丽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道德冲突解读[J].校园英语,2012(18):121-122.
-
3李争.论海斯特·白兰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9Z):71-72.
-
4李晨声.我拍《生旦净末》[J].电影,2002(5):40-41.
-
5莫雅平.魔鬼辞典[J].青年博览,2007,0(1):64-64.
-
6官旭峰.白年合与白年好[J].短小说,2009,0(8):73-74.
-
7段会杰.避暑山庄碑诗解说五则[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3(3):39-43. 被引量:1
-
8袁迎春.论纳兰词中的忧郁情结[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8):64-65.
-
9王晓兰.伦理环境与伦理抉择:康拉德与老舍笔下人物悲剧探源[J].理论月刊,2010(7):135-138.
-
10О.冈察尔,子钰.草原人[J].苏联文学,1984(4):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