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变情节结构为心理情绪结构——从叙事结构看郁达夫小说的现代转型
Turning the story structure into the mentality and emotion structu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郁达夫的小说在叙事结构上相对于中国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展现,这是一种以心理情绪为特征的叙事结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结构方面呈现出现代化特征,这对中国新文学的进程具有启动作用。对郁达夫小说叙事结构的研究、分析,在叙事理论探讨层面上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作者
姚皓华
机构地区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9-93,共5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
叙事结构
现代化
转型
情节结构
心理情绪结构
分类号
I04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论史诗[A].《西方文论选》(上)[C].伍蠡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第九册)[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20.
3
郁达夫.文学概说[A].郁达夫文集(五)[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4
郁达夫.现代小说所经过的路程[A].郁达夫文集(六)[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5
成仿吾.一个流浪人的新年[J].创造季刊,1922,1(1).
6
郁达夫.一封信[A].郁达夫文集(三)[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7
成仿吾.新文学之使命[A]..成仿吾文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91.90.
共引文献
9
1
徐美燕.
“五四”浪漫主义思潮与日本关系探源[J]
.广西社会科学,2005(7):135-137.
2
韩春萌,崔玉霞.
法制探索与明清长篇小说的主题表现[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6):67-72.
3
孙璐璐.
浅谈《沉沦》对西方文艺思潮的接受[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5-136.
4
邓宏艺,赵艳敏.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5):122-126.
被引量:1
5
朱宏伟.
开发自然的美——郁达夫、卢梭文学观比较[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96-100.
被引量:2
6
聂国心.
构建“革命文学”的三种想象[J]
.齐鲁学刊,2012(3):131-136.
被引量:1
7
刘绪才.
“血和泪的文学”及其纷争[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5):114-117.
8
刘利平.
从林纾到郁达夫:中国现代感伤文学的滥觞[J]
.兰州学刊,2015(12):68-74.
9
李春梅.
论创造社方向转换的内在原因[J]
.晋阳学刊,2004(2):97-100.
被引量:5
1
关龙艳,李平.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晚唐诗韵[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16-19.
2
孙正军.
从《祝福》看鲁迅小说的创作艺术[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6):105-107.
被引量:3
3
周敏.
20世纪散文抒情小说的审美特征[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2):95-99.
4
陈娟.
月夜的歌者——论徐哥的孤独及作品解读[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5):36-38.
5
罗明朗.
“逃离∕追寻”——东西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探析[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12):14-15.
被引量:2
6
陈富元.
浅析《山海经》的叙事模式和情节结构模式对神魔小说的影响[J]
.群文天地,2010(10):115-119.
被引量:1
7
布郎林.
后悔总有期[J]
.医药保健杂志,2004(08B):39-39.
8
余莉萍.
读张贤亮小说札记[J]
.文学评论,1988(1):169-171.
9
张伟巍.
蓦然回首 梦已不再——试析老舍《离婚》与鲁迅《故乡》的情节结构模式[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88-90.
被引量:2
10
钱中文.
世纪之争及其更新之途——二十世纪中外文化交流中我国文艺观念之流变[J]
.文学评论,1993(3):110-120.
被引量:4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