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官方参与与国家行为——民国早期“歌谣运动”中的学、政关系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国时期“歌谣运动”,集中凸显了官方、学界、民间的关联与互动,体现了中国学术现代进程中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相互影响、渗透的特点。在民俗调查中,国家以不同形式予以干预与引导,国家行为构成了现代学术话语的社会语境,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
徐新建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2006年第3期4-11,33,共9页
Ethnic Art Studies
关键词
歌谣运动
民国
国家行为
学术史
分类号
J0-02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1
董国礼.
民国初年风俗演变的社会学阐释[J]
.民俗研究,2000(2):49-58.
被引量:3
2
汪受宽.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J]西北史地,1994(01).
3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胡绳武,程为坤.
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J]
.近代史研究,1986(4):136-162.
被引量:18
2
行龙.
清末民初婚姻生活中的新潮[J]
.近代史研究,1991(3):168-183.
被引量:13
3
张静如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
[美]芮恩施(P·S· Reinsch) 著,李抱宏,盛震溯.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M]商务印书馆,1982.
共引文献
2
1
刘春玲,汪澎澜.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婚姻习俗的嬗变[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39-42.
被引量:1
2
徐志伟.
一种“他者化”的话语建构与制度实践——对清季至民国反“迷信”运动的再认识[J]
.学术月刊,2009,41(7):130-14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8
1
方暨申.
《苗族民歌》——一本新颖的民歌集[J]
.音乐研究,1959(5):109-110.
被引量:2
2
贾芝.
谈谈“中国歌谣集成”[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5):46-53.
被引量:4
3
谢燕清.
中国民族学田野工作反思——以五六十年代民族大调查为例[J]
.民俗研究,2004(2):70-78.
被引量:5
4
乌丙安.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5-11.
被引量:33
5
伍国栋.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J]
.中国音乐学,2004(3):5-14.
被引量:20
6
赵世林,田婧.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位保护与客位保护[J]
.今日民族,2006(9):5-6.
被引量:2
7
乌丙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11-21.
被引量:48
8
张春丽,李星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7(2):137-140.
被引量:51
9
齐爱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构成要件[J]
.电子知识产权,2007(4):17-21.
被引量:38
10
UNESCO.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EB/OL].(1972-11-16)[2009-05-01].http://whc.unesco.org/?cid=175.
引证文献
4
1
王咏.
从“玉龙雪山彝家火把节”思考民俗主义[J]
.民族艺术研究,2009,22(4):87-90.
被引量:1
2
张原.
从“乡土性”到“地方感”:文化遗产的现代性承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4):6-12.
被引量:32
3
廖元新,万建中.
“官学”话语下的20世纪少数民族歌谣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2018(5):175-184.
被引量:1
4
李盛.
抒情与教化--北大“歌谣运动”重探兼及民歌的现代转型[J]
.文艺研究,2023(5):77-9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张金霞,高冬萌.
非遗策展的“活态化”叙事与关联建构[J]
.艺术与民俗,2021(2):11-17.
被引量:3
2
徐麦.
从地方性到地方感:民俗旅游研究的新视角[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1):323-344.
3
王超.
左权小花戏在乡村振兴中的转型与发展[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1):75-83.
被引量:1
4
吴芙蓉.
民俗旅游语境中的民族节日表演艺术——以大理白族节日表演艺术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11(6):81-84.
被引量:9
5
李莉娟.
解读中国百年女装[J]
.决策与信息,2000(3):17-19.
6
于会歌.
传统中国社会认同的路径逻辑与当代传承所系[J]
.青海社会科学,2015(5):104-110.
被引量:3
7
王晓葵.
中国“民俗学”的发现——一个概念史的探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4):114-121.
被引量:4
8
冯莉.
现代性建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9):5-6.
被引量:1
9
冯莉.
后申遗时期的乡村非物文化遗产保护[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1):190-192.
被引量:2
10
尹凯.
地方的多重感知:一种生态博物馆的路径[J]
.民俗研究,2017(5):21-28.
被引量:7
1
张弢.
我国早期报刊中的民间歌谣征集、研究活动考察——以“歌谣运动”为例[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2):185-190.
被引量:3
2
张越,凌风.
“一群人”与一个时代的关联与互动——记袁运甫与“清华美术学群”[J]
.中关村,2014,0(10):108-112.
被引量:1
3
刘礼宾.
民国早期现代雕塑考察[J]
.美术,2007(7):90-95.
被引量:2
4
郭声健.
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国家行为[J]
.特立学刊,2013(3):67-73.
被引量:1
5
唐济川.
狮城劲吹兵团风——兵团歌舞剧团赴新加坡交流演出侧记[J]
.当代兵团,2015,0(8):22-23.
6
张凯华.
唱响中国梦 盛世梨园情——从新年京剧晚会到新年戏曲晚会[J]
.中国京剧,2015(9):52-56.
7
贾静.
浅谈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J]
.经营管理者,2016(31).
8
居其宏.
中国歌剧创作的当下现实和未来繁荣[J]
.艺术百家,2013,29(3):9-14.
被引量:7
9
钟健.
神性的山歌[J]
.民俗研究,2007(4):119-136.
被引量:3
10
彭耀春.
9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关键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2-97.
被引量:1
民族艺术研究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