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迁怒”与网络暴民及其他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内“网络红卫兵”在私人领域中的集体语言暴力和道德迷失,是他们对公共领域的话语空间失去信心和耐心后的一种发泄,在一种暂时的、局部的“胜利”狂欢中获得快感,同时也自我麻醉。
作者
童大焕
出处
《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第07X期43-43,共1页
China Society
关键词
网络
话语空间
语言暴力
私人领域
红卫兵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26
同被引文献
72
1
蔡莉敏,陈晨.
骑士、侠客与法文化[J]
.法律科学,2004,22(4):3-9.
被引量:5
2
金太军.
电子政务:实践错位及其化解[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5):50-52.
被引量:10
3
石长峰.
“网络暴民”,劣根之痛[J]
.东北之窗,2006(16):38-39.
被引量:2
4
赵长渝.
试论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教育探索,2004(7):98-99.
被引量:35
5
史宇鹏.
网络集群行为——集群行为的新形式[J]
.社会学,2001(1):34-37.
被引量:12
6
李杰,熊英子.
刍议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J]
.商业时代,2004(35):63-64.
被引量:9
7
刘士林.
当代文化趣味的粗俗化[J]
.天涯,2000(5):21-24.
被引量:7
8
崔玉霞.
古代侠客文化与现代网络游戏[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175-178.
被引量:5
9
刘宝俊.
社会转型时期的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J]
.湖北社会科学,2005(8):105-107.
被引量:16
10
秦彤.
从“范美忠事件”看网络集体行动[J]
.法制与社会,2008(3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9
1
张敏.
透视“网络求助心理代价”——兼议报纸对网络道德监督偏差的修正[J]
.东南传播,2007(5):43-44.
被引量:5
2
罗贵榕.
网络语言异化现象与高校网络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07(7):40-41.
被引量:8
3
罗贵榕.
透视网络语言异化现象 再论高校网络教育[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8,24(1):37-40.
被引量:5
4
杜骏飞.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
.国际新闻界,2009,31(7):76-80.
被引量:161
5
孙凤,郑欣.
理性与非理性之辨:网络集群行为的产生及其演变[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41-49.
被引量:33
6
张威.
权力的反抗:人肉搜索的传统渊源、现实成因与微观政治[J]
.东南传播,2010(11):19-22.
7
罗坤瑾.
网络舆情监控与构建公共信息空间[J]
.当代传播,2012(6):71-73.
被引量:5
8
金太军,杨书房,王军洋.
公民网络公共参与的行为逻辑探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14(3):156-164.
被引量:11
9
李铁锤.
“前理解”视域下危机事件舆情危机产生根源探析[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37(2):49-53.
二级引证文献
226
1
吴莹,曾子珊.
网络道德事件中青年群体的不确定性认知与极端心理反应[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1):71-78.
被引量:4
2
许鑫.
从对策研究、抗争研究转向“国家—社会互动”研究——探寻一种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6):117-129.
3
张磊.
数字政府与“量化廉情”研究综述[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02):89-92.
被引量:2
4
虞鑫,华静宜.
动员与动力:当代中国媒介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变迁研究[J]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3(1):21-31.
被引量:1
5
孙云彤.
青年网络公共参与之实证分析 ——以'两岸FB表情包大战'为例[J]
.广东经济,2017,0(9X):176-177.
6
杨军,何霞.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形象管理[J]
.四川建材,2008,34(5):162-164.
被引量:2
7
杨媛,尤立川.
羊城晚报QQ报料 变被动网络爆料为主动网络报料[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3):7-8.
8
雷海燕.
浅析网络群体事件生成机制——以“邓玉娇案”为例[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8):63-64.
被引量:5
9
刘黎明.
虚拟类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功能[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2):53-58.
10
刘涛,杨琳瑜.
风险社会、虚拟社会管理与政府公信力建设[J]
.电子政务,2012(11):68-75.
被引量:1
1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
莫迁怒[J]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2013(30):42-42.
2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刘祥亚(译).
莫迁怒[J]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13(9):33-34.
3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
莫迁怒[J]
.课外阅读,2013(12):12-12.
4
贺吉元.
鲁迅书信手稿“遗失”真相[J]
.世纪风采,2009(5):25-27.
5
于景浩.
请不要迁怒于马来西亚民众[J]
.芳草(经典阅读),2014(6):28-28.
6
郭小平.
信息的“协同过滤”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J]
.东南传播,2006,0(12):43-44.
被引量:15
7
刘照耀.
媒体为什么没有自我批评[J]
.青年记者,2010(17):52-52.
8
陈和军.
“卷”与“册”[J]
.咬文嚼字,1997,0(9):34-34.
9
任大刚.
医患冲突与媒体有多大关系[J]
.青年记者,2016,0(15):4-5.
10
张培.
教师生存状态异化现象透视[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24):84-87.
被引量:5
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 第07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