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巅峰之失:小说评点衰落的学理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斩断复古情结,晚清小说评点日趋式微。求新声于异邦,晚清小说批评充溢着进化精神,它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开启了崭新的近代文学批评向度。小说评点由鉴赏式的随意批点嬗变为思辨理论式的批评方式,提升了小说评点的话语权利,促成批评观念的更新。知识谱系的切换、评点的先验模式的突破,催发了近代专题论文的诞生。小说评点的衰落,揭示了小说批评文质统一的文学进程。
作者
贺根民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6-159,共4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小说评点
衰落
知识谱系
专题论文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3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黄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近代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
[清]金圣叹.金圣叹文集[M].冉苒,校点.成都:巴蜀书社,1997.
3
丁伯龄,等.晚清小说大系·新中国未来记[M].台北:广雅出版有限公司,1984.
4
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41.
共引文献
233
1
伍大福.
试论“三言”、“两拍”中的梦境描写[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6):42-45.
被引量:1
2
申朝晖.
论《红楼梦》的时间倒错[J]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55-57.
3
王艳云.
断中有续与虚实相间——论《九十九度中》的艺术特色[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2):45-47.
4
王文参.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叙事功能[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4):63-67.
5
陶运清.
由《肴殳之战》的记叙看“春秋三传”的叙事艺术[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98-100.
6
李欧.
论《红楼梦》中的梦幻的结构功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182-185.
7
崔玉香.
从苦难主题看余华对传统宿命观的承袭[J]
.山东社会科学,2006(6):122-124.
被引量:4
8
陈培湛.
用民族个性与创作个性表现人性美[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45-48.
9
唐昱.
明清“易性乔装”剧兴盛之因缘[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2):40-47.
被引量:6
10
刘霞敏.
琐碎微末下的精美与深邃——从班内特的话语看奥斯丁对话描写艺术[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40-4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1
1
钱锺书.
中国诗与中国画[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1):1-13.
被引量:24
2
屈雅君.
变则通 通则久——“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研讨会综述[J]
.文学评论,1997(1):46-50.
被引量:30
3
吴承学.
评点之兴──文学评点的形成和南宋的诗文评点[J]
.文学评论,1995(1):24-33.
被引量:47
4
史向前.
传注之学与文化传统[J]
.寻根,2001(1):35-39.
被引量:1
5
郭兴良.
金圣叹“文法”辨说[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89,9(1):16-22.
被引量:1
6
赵普光.
通人传统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2020(8):81-90.
被引量:5
7
谭帆.
小说评点研究之检讨——以近二十年来小说评点研究为中心[J]
.中国文学批评,2021(3):57-64.
被引量:5
8
姚明,田春英.
茅盾藏书《垦荒曲》往事追忆[J]
.北京档案,2022(2):49-50.
被引量:8
9
徐勇.
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及其认识误区[J]
.中国文学批评,2022(1):134-141.
被引量:1
10
贺仲明.
介入现实化为现实——对“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两点思考[J]
.学术研究,2022(3):152-15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肖进.
作为批评文体的评点及其当代意义——从“茅评本”谈起[J]
.中国文学批评,2023(1):104-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铮.
2023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述要[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5):102-112.
1
崔际银.
“诗与唐人小说”研究述略[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4):36-39.
被引量:2
2
张利锋,刘颖.
浅论《古诗十九首》对《诗经·国风》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发展[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59-360.
被引量:3
3
张锦池.
论沙和尚形象的演化[J]
.文学遗产,1996(3):97-107.
被引量:18
4
刘安海.
略说小说评点[J]
.教师教育论坛,1996,22(2):17-19.
5
新书预告[J]
.古典文学知识,2012(2):140-140.
6
谢泳.
陈寅恪与《儿女英雄传》[J]
.江淮文史,2014(4):142-151.
被引量:1
7
绿雪.
长篇小说:新时期文学的“灰姑娘”[J]
.文学评论,1988(1):53-55.
8
蔡丹诺.
远去的青纱帐[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4):92-94.
9
阎欣宁.
为谁开车[J]
.作品,2005(4):37-42.
10
墨镜男的复古情结[J]
.消费,2010(47):4-4.
学术论坛
200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