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两汉气感取象论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汉代气论因承晚周余绪,又有所深化和超越,各种气论思想趋向汇合,并在更高层面上融通。主要表现为:(一)气一元论得以推广,普遍认为万物皆属气,人也不例外;(二)气分阴、阳,阴阳二气运行,决定着事物的赋形变化及相互关系;(三)气是人类与万物、精神与物质的连接态,是人类认知事物的物理基础。这决定了,人对事物的感知实为气类相感,而非心物交感。所谓气感,就是气运行而感动人。气是施动的,呈积极态势;而人是受动的,呈消极态势。这种心智弱化表现为气类相推,即遵循气类相感的原理,由此推及彼,由此推知彼,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感知成象。气类相推的目标,是要使混一于气的事物,可依气类推寻,显得形象可感,呈露某种意义,而最终被把握。此即进到推类取象或推类取义的阶段。取象或取义是气类相推的自然延伸,也是感知成象的最后完成,此可浑然称之为义象。义象,就是汉代气感取象的基本形制。它有两大特性,一是只求象类不求真是,二是精神参与气感取象。这恰好提供了义象连缀组合的理据,而义象之连缀组合,就是气感取象的基本表形。盖只求象类不求真是,可使义象脱离实物约束,更显独立自足;而精神参与气感取象,就使义象任人随意调遣,更显自由灵便。义象既独立自足,又自由灵便,就可多项连缀,组合构形,而具表意功能。义象之连缀组合约有九种主要类型,其来源则有两条线索:一是较低级的演变,即义类之推衍汇聚;二是更高级的演变,即象类之推衍汇聚。
作者 饶龙隼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110,共13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孔颖达.周易正义[A]..十三经注疏[C].北京:中华书局,1980..
  • 2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3高诱.吕氏春秋注[A]..诸子集成[Z].上海:上海书店,1986..
  • 4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 5张纯一.晏子春秋[A]..诸子集成[Z].上海:上海书店,1986..
  • 6孙诒让.墨子间诂[A]..诸子集成[Z].上海:上海书店,1986..
  • 7孙(爽).孟子注疏[A]..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 8戴德.大戴礼记 [A]..汉魏丛书[Z].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 9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 10佚名.鬼谷子[A]..百子全书[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151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