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1-32,共2页
Media Observer
同被引文献26
-
1陈煜.吸引“眼球”——通过策划提升时事报道吸引力探析[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08(9):33-34. 被引量:1
-
2刘永昶,吴昌红.新闻该怎样介入历史题材[J].传媒观察,2006(9):59-60. 被引量:1
-
3南方报业.南方周末品牌价值两年翻一番[N].南方周末,2009-06-25(8).
-
4杨琴.激流中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守望——史态类新闻勃兴现象透视[J].当代文坛,2007(5):164-166. 被引量:6
-
5夏春祥.新闻与记忆:传播史研究的文化取径[J].国际新闻界,2009,31(4):12-17. 被引量:4
-
6欧灿.旧闻翻新:增强重大纪念性报道的可读性[J].军事记者,2009(7):9-10. 被引量:4
-
7邵鹏.媒介记忆与历史记忆协同互动的新路径[J].新闻大学,2012(5):12-15. 被引量:14
-
8陈响园.“新闻是新近信息的媒介互动”——试论新媒体传播背景下“新闻”的定义[J].编辑之友,2013(11):45-49. 被引量:17
-
9李红涛.昨天的历史 今天的新闻——媒体记忆、集体认同与文化权威[J].当代传播,2013(5):18-21. 被引量:80
-
10张志安,甘晨.作为社会史与新闻史双重叙事者的阐释社群——中国新闻界对孙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1):55-77. 被引量:50
-
1傅苏,王晓璐.《人口学导论》评介[J].人口学刊,2006,28(4):64-64.
-
2徐茹云,杨院花.试论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J].图书情报通讯,2003(2):46-46.
-
3王勇,翟东升,李炳刚,唐洪平,张明.《师说新语——陈亦冰教育新闻作品选》[J].新闻记者,2006(6):79-79.
-
4史亚丽.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艺术特征[J].中国出版,2011(3):46-48. 被引量:6
-
5王春艳.谈谈档案馆的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上旬),2006(04X):22-23.
-
6胡勇.浅论院报副刊的特色[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7,24(1):90-91. 被引量:1
-
7董志凯.了解建国初期经济社会现状展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成历史——中国社科院A类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简介[J].学术动态(北京),2012(4):2-8.
-
8明晓颖.对民族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2(1):80-82. 被引量:1
-
9凌宣.倡导新收藏[J].中国石油石化,2005(5):41-41.
-
10“历史记忆——红色档案”系列展览开展[J].兰台世界(上旬),2011(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