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外资研发机构在华的区位选择对广州吸引研发外资的启示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全球化的浪潮已不可避免地来到中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投资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明显是利大于弊,因此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成了各大城市招商引资的重点。本文将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的基础上,比较外资研发机构设点最多的三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区位优势,并与广州相比较,指出广州在这四个城市中如何能在吸引外资研发机构的设立上“转劣为优”的几点建议。
作者
杨奕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所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7-58,共2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研发机构
区位选择
分类号
F27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郑京淑.
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区位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00,9(1):10-16.
被引量:33
2
柳卸林,赵捷.
19家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3(4):65-69.
被引量:17
3
熊世伟,葛越峰.
跨国公司在上海的区位行为及其空间影响[J]
.地理科学,2000,20(3):229-23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熊世伟,宁越敏.
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与区位选择[J]
.世界地理研究,1997,6(1):26-32.
被引量:9
2
陈炜,毛武.
如何使浦东的楼盘更快地活起来[J]
.浦东开发,1996(7):32-34.
被引量:1
3
戴洪英.
外资引进 为何出现了下降——来自外资企业的报告之四[J]
.上海经济研究,1995,7(9):26-29.
被引量:1
4
顾朝林.
经济全球化与新城市经济现象[J]
.国外城市规划,1997(1):20-23.
被引量:17
5
连平.
上海,走向国际金融中心![J]
.上海经济,1998(1):21-23.
被引量:2
6
王寿庚.
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分析[J]
.浦东开发,1998,0(8):14-16.
被引量:4
7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in Zhe Jiang[J]
.中国对外贸易,1995(4):31-31.
被引量:1
8
宁越敏,熊世伟.
上海利用外资的特点及空间结构分析[J]
.中国软科学,1998(4):112-117.
被引量:11
9
陈秉钊,吴志强,唐子来.
建筑与城市[J]
.建筑学报,1998(10):4-7.
被引量:9
10
胡序威.
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
.城市规划,1998,22(6):22-28.
被引量:98
共引文献
53
1
王志玮,陈劲.
企业研发分散化的新趋势与成因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16-620.
被引量:1
2
吴松,黄炎,崔双双.
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式研究[J]
.企业活力,2009(9):77-80.
3
王建华.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内在动因与区位选择[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5(4):100-105.
被引量:4
4
王建华.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内在动因与区位选择[J]
.中国科技论坛,2004(4):136-139.
被引量:9
5
毛蕴诗,袁静,周燕.
中国企业海外R&D活动研究——以广东企业为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1-7.
被引量:15
6
郑国,王慧.
中国城市开发区研究进展与展望[J]
.城市规划,2005,29(8):51-58.
被引量:45
7
陈晓春,王群.
我国家电业研发国际化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9):58-61.
被引量:2
8
杨胜.
由直接头引发的主线路传输故障2例[J]
.中国有线电视,2005(22):2235-2235.
9
周杰文,范斌,丰志勇,胡文静.
区位能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6):108-111.
10
朱有为,张向阳.
外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分析[J]
.软科学,2006,20(2):109-11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9
1
黄静波,付建.
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4,20(9):81-86.
被引量:46
2
隆国强.
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机遇与对策[J]
.新经济导刊,2005(1):74-78.
被引量:1
3
张仁开,杜德斌.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态势及效应分析[J]
.亚太经济,2005(3):41-44.
被引量:15
4
童馨,王皓白.
浙江需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J]
.浙江经济,2005(13):44-45.
被引量:1
5
牛海霞,杨英.
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污染转移福利效应研究——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6):70-74.
被引量:7
6
隆国强.
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机遇与对策[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1-6.
被引量:1
7
刘绍仁.
充分利用FDI促进广州制造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06(4):16-17.
被引量:1
8
徐啸琼.
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与安徽的对策研究[J]
.理论建设,2006,22(1):34-36.
被引量:4
9
王建军,吕拉昌.
广州利用外资的时空特征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2):131-134.
被引量:1
10
曹永峰.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环杭州湾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2):30-3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计志英.
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构建研发创新体系的路径及政策建议[J]
.价格月刊,2007(11):68-70.
被引量:1
2
王冉冉.
广州利用外资结构与绩效的可持续性研究[J]
.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11):15-21.
被引量:2
3
徐大丰.
外资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J]
.上海经济研究,2009,21(8):50-56.
被引量:1
4
徐磊.
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
.铜陵学院学报,2010,9(1):9-1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陆海平.
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J]
.汽车工业研究,2008(6):38-41.
2
周忠英.
天津利用FDI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0(5):21-23.
3
王满四.
欠发达地区引资与本土产业配套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2011(11):101-106.
被引量:1
4
姚玫玫.
安徽与长三角城市群耦合机制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3):58-65.
被引量:10
5
姚玫玫.
一体化进程中安徽省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4):65-70.
被引量:3
6
陈慧敏.
基于SWOT分析的安徽省保健型园林旅游发展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2017,32(4):21-24.
7
阚大学.
对外开放对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的影响[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38(3):105-111.
1
陈宝明,杨娟.
各国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发展政策、措施与启示[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31(5):22-26.
2
唐礼智.
外资研发活动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中国经济问题,2009(1):37-41.
被引量:1
3
外商投资研发机构优惠多[J]
.华人时刊,2009(4):95-95.
4
吴贻康.
打破技术垄断不搞对抗 携手外资研发机构谋共赢[J]
.IT时代周刊,2007(6):16-16.
5
盛景荃.
“鲶鱼”外资研发机构[J]
.华东科技,2007(4):24-26.
6
匡娴.
北京吸引外商R&D资源的SWOT分析[J]
.管理观察,2009(11):183-184.
7
上海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若干意见[J]
.发展规划与结构调整,2008(1):14-16.
8
顾介铸.
13家外资研发机构“安营”泰州[J]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9(2):30-31.
9
黄楠.
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上海为例[J]
.经济论坛,2007(21):22-24.
10
张仁开.
促进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土研发机构合作的思路研究[J]
.科学发展,2015(7):65-70.
被引量:2
特区经济
200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