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2006年第14期60-62,共3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27
-
1谢化祥,付嗣全.关于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的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1):19-22. 被引量:5
-
2刘瑛,张金明.完善劳务派遣 维护劳动者权益[J].社科纵横,2005,20(5):221-222. 被引量:3
-
3李敏.人才租赁三方模式对雇佣关系的影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37-41. 被引量:12
-
4张丽宾.对劳务派遣发展现状的研究[J].中国劳动,2005(6):13-17. 被引量:38
-
5薛孝东.国内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J].中国劳动,2005(6):18-20. 被引量:39
-
6李新建,徐元得,朱锦绣.人才派遣方式下的雇佣与劳动关系[J].经济问题,2005(9):14-16. 被引量:11
-
7赵小仕.劳务派遣就业与相关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06(1):55-57. 被引量:17
-
8石贤银.寻求利益分享与责任分担的平衡点[J].中国劳动,2006(3):13-15. 被引量:2
-
9沈同仙.运用雇主分立理论确定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J].中国劳动,2006(3):15-16. 被引量:15
-
10胡涤非.三方博弈下劳资关系发展的制度选择[J].社会科学家,2006,21(3):49-5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6
-
1姜艳.我国人才派遣人员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4):146-147.
-
2张启航,杜庆彬.劳务派遣企业的运营模式分析[J].特区经济,2007(8):303-304. 被引量:2
-
3毕小青,严荣.风险矩阵法在人力派遣风险评估中的运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9-31. 被引量:1
-
4万建忠.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派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6(7):75-78. 被引量:5
-
5徐彤.《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使用劳务派遣人员风险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5):65-67. 被引量:2
-
6黄晓林,阎辉.进一步规范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的必要性[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1):4-7.
二级引证文献10
-
1王茜.农民工劳务派遣模式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8(6):42-43.
-
2沈滢.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利与弊[J].中国外资,2011(21):79-79.
-
3唐雪艳,王宇,姜忠.关于医院实行人才派遣的思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2):145-146. 被引量:2
-
4唐雪艳,王宁,张振方,姜忠.实行人才派遣用工的实践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2):38-39.
-
5钱伟新.风险矩阵法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3):207-208.
-
6肖强,刘锋,云鹏.民营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以武汉某民营劳务派遣机构为个案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1):50-52.
-
7温俊萍.派遣类员工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研究——基于上海地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3(2):52-57. 被引量:2
-
8秦建芳.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管理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8-18. 被引量:4
-
9马小越.浅谈医院派遣员工的发展现状和科学管理——以宁波市某公立医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7):188-189. 被引量:1
-
10杨艳丽.现行劳务派遣业务的主体及运行机制分析[J].四川劳动保障,2017,0(S1):6-10.
-
1陈龙.浅谈劳务派遣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办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08-108. 被引量:1
-
2李斌.电力企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J].大科技,2014(4):22-23.
-
3李红.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柔性引才战略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100-100. 被引量:1
-
4邓晓龙.加快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人机制[J].发展,2000(7):27-28.
-
5张小明.微软公司的用人之道[J].党员干部之友,2008(10):24-24.
-
6私营企业莫要步入公有机制的误区[J].财会研究,1994(7):23-23.
-
7马邕坚.某建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04(4):32-35.
-
8樊宇明.中国的企业靠什么打动人?[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08,19(6):63-63.
-
9章燕冰.浅议劳务派遣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117-118. 被引量:2
-
10胡月.透视人才租赁新型用人模式[J].中国市场,2015(27):269-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