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制度认证与科学规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进程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互动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坚定地守住了社会主义阵地,并成功地再造了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不仅在面对各种现实难题时找寻到一个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互动的新生长点,而且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更紧密结合。
作者
曾瑞明
机构地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部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7,27,共5页
Probe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分类号
A849.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68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9.
2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6-27(A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3689
1
张定鑫,涂为国,刘小兰,生修雯.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3):13-16.
2
白雪峰.
浅谈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生“三观”教育[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99-101.
被引量:2
3
柴秀波,王爱民.
“以人为本”内涵新探[J]
.理论观察,2007(6):46-47.
被引量:3
4
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
邓小平荣辱观与中国社会进步[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5):49-52.
5
李敏.
论当代中国的后发优势[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3-36.
被引量:1
6
高云涌.
自然关系的逻辑——费尔巴哈人本学辩证法的理论实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10.
7
姚建军.
毛泽东调动人民积极性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4-37.
8
刘俊萍,畅明琦.
农业节水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J]
.生产力研究,2007(21):57-58.
被引量:6
9
李春明,张玉梅.
“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J]
.法学论坛,2007,22(4):74-81.
被引量:15
10
刘长军.
谈“首要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1-4.
被引量:1
1
康彩艳.
邓小平的民生观述评[J]
.改革与开放,2010(5X):25-25.
被引量:1
2
王锐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结束了吗?——与常绍舜同志商榷[J]
.理论参考,2009(11):34-37.
3
刘华清.
邓小平与小康社会[J]
.党的文献,2004(5):72-79.
被引量:1
4
李安林.
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的科学规划[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55-59.
5
黄大建.
本质论: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贡献——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83-86.
6
王惠君.
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创新和发展[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5):50-51.
7
于伟峰,纪红旗,张秀敏.
论邓小平赶超战略得以顺利推进的荣辱观因素[J]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4(3):49-53.
8
曾宇辉.
马克思的自由观[J]
.政治学研究,2005(2):28-34.
被引量:3
9
王华生,李伏清.
论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原因[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6-48.
10
谢雅霏.
对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的认识[J]
.青春岁月,2011,0(16):302-302.
探索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