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医治疗瘰疬临床分析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瘰疬,因其结核累累如串珠状,故称瘰疬。俗称疬子颈、老鼠疮。发病多在颈侧、腋下、乳房、腹股沟等部位,病变表现为结块成核状,性质为阴证,与痨证有关,即西医所称的淋巴结结核。首见于《内经》:“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灵枢·寒热》) 常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以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项而成。日久痰湿化热,或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胜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渐成虚损。亦可因肺肾阴亏,以致阴亏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结聚成核。再者感受外来之毒气,留于经络,损伤阴液烁液成痰,阻于少阳经络,痰浊凝结于筋,则成肿块结核。
作者 李伟志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2006年第4期15-15,共1页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1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