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15,共2页
China Labor
同被引文献54
-
1许传新,许若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5):39-44. 被引量:66
-
2黄祖辉.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J].中国社会科学,1992(4):41-50. 被引量:6
-
3宋林飞.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及其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1982(5):121-133. 被引量:26
-
4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3
-
5李迅雷,周洪荣,朱蕾.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潜力测算[J].财经研究,2014,40(6):121-131. 被引量:17
-
6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1):61-67. 被引量:100
-
7吴兴陆,亓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26-32. 被引量:110
-
8林毅夫.让中国农民与市场经济结缘[J].中国改革,1994(5):24-26. 被引量:6
-
9王毅杰,倪云鸽.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49-53. 被引量:60
-
10韩保江.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边际递减与剩余劳动力反梯度转移[J].经济研究,1995,30(7):38-43.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11
-
1王孝莹,王目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结构——基于人力资本因素的中介效应分析[J].人口与经济,2020(1):113-126. 被引量:18
-
2吴珊珊,孟凡强.农民工歧视与反歧视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9(4):99-111. 被引量:33
-
3虞婷,高畅,任亚鹏,王江萍.基于社会空间视角的文创村隔离问题探讨——以武汉市大李文创村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7):24-26.
-
4杨美青,魏开.空间隔离及空间融合的研究述评[J].城市建筑,2020,17(16):33-36. 被引量:5
-
5孙莹,何婷.空间生产视角下城中村空间与社会关系耦合研究--以广州市猎德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4):104-110. 被引量:6
-
6陆天华,于涛.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旅游地乡村社会空间重构研究——以南京世凹“美丽乡村”为例[J].地理科学,2020,40(9):1522-1531. 被引量:31
-
7范晓莉,叶春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能力的影响因素[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22,28(2):124-130.
-
8刘胜雪,廖邦固,黄龙.我国居住空间分异热点前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城市建筑,2022,19(17):55-58.
-
9黄浩,张问楚,赵渺希,邹滢,张乔嘉.半城镇化地区意象认知分异与社会关联探讨——以广州沙湾古镇为例[J].南方建筑,2023(9):24-34. 被引量:1
-
10卢婷婷,黄卉宁,崔璨.社会空间分异视角下上海相对剥夺空间的影响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23,38(6):62-72.
-
1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解读农民工数据热点[J].农村青年,2013(7):48-48.
-
2全国农民工总量超2.5亿人[J].中国青年研究,2012(8):119-119.
-
3伊莎白.柯鲁克.“三农”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国际人才交流,2010(4):58-59.
-
4温江涛.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新趋向[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19-22. 被引量:1
-
5郑鑫.浅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福建农业,2005(10):37-38.
-
6程蹊.浅淡民工流动与新型工业化[J].山西财税,2004(3):11-12. 被引量:1
-
7葛文生.农民工流向趋势浅析[J].中南论坛(综合版),2010,5(4):82-83.
-
8王柏泉.民工流潮起潮落 峰回路转会有时[J].辽宁人大,2009(5):4-5.
-
9裘志国.农民工北京求职地图[J].农家顾问,2006(4):67-67.
-
10姜继兴.农民工权益维护年值得期待[J].建筑,2007(01X):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