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南科技》
2006年第8期59-59,共1页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5
-
1邢秀凤,王琦,陶国栋.对“限塑令”政策效应的分析与延伸思考[J].生态经济,2009,25(3):184-187. 被引量:7
-
2沈颖.再论“限塑令”的意义及实施现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4):133-134. 被引量:5
-
3小卡尔·麦克丹尼尔,罗杰·盖兹.当代市场调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原书第四版
-
4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5王枫,德萍.塑料袋拎起沉重的环保话题[J].红旗文稿,2008(5):32-33. 被引量:3
-
6刘瑛.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J].中国石化,2008(3):38-39. 被引量:3
-
7张剑虹.影响“限塑”推行的不仅仅是塑料购物袋[J].新财经,2008(2):120-120. 被引量:2
-
8吴怡青.“限塑令”发布后的变化与反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8-20. 被引量:11
-
9周丽云,杨光,郝杰.限塑令颁布后的实施效果考察——上海市限塑实况考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77-77. 被引量:3
-
10“限塑令”实施一年来成效显著[J].节能与环保,2009(6):5-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
-
1冯怡,柳向东.关于塑料袋有偿使用的统计调查分析——以广州地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9(14):162-164. 被引量:3
-
2魏志宇,马爱彬.对政府“限塑令”的法学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19-20.
-
3王建伟,胡行军.“限塑令”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陕西汉中地区为例[J].中国环保产业,2010(11):39-41. 被引量:1
-
4胡行军,王建伟.“限塑令”执行两年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以汉中地区为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31-3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7
-
1徐艳金.展望未来的触摸用户界面设计[J].大家,2012(5):40-40. 被引量:1
-
2董玲.在校大学生塑料袋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德州学院为例[J].大家,2012(7):41-41.
-
3胡行军,王建伟.“限塑令”执行两年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以汉中地区为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31-34. 被引量:3
-
4杜澄.关于完善我国“限塑令”的思考——基于税收制度的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11):76-77. 被引量:1
-
5柯贤明,申愈.塑料治理任重而道远——我国塑料袋使用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探索[J].卷宗,2014,4(6):516-517.
-
6余明,张伦,徐源,刘萍.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2):271-272. 被引量:5
-
7李亮,黄隽暖,于璐.可降解塑料袋市场前景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21):98-99. 被引量:2
-
1陈玲琳.远离“白色污染”的生物分解树脂包装材料[J].中国检验检疫,2004(11):63-63.
-
2王延让,王倩.塑料包装物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7,14(6):285-287. 被引量:4
-
3卜丽娜.白色污染[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3):11-13. 被引量:2
-
4刘晓莉,董丽娟.浅议对塑料包装物的处理[J].黑河学刊,2001(2):44-44.
-
5胡金凌,薛清华.“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8,18(6):17-18. 被引量:1
-
6罗桂山.治理白色污染的三条途径[J].环境,2004(12):47-47.
-
7龙夫.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J].科学之友,2008(3):34-36. 被引量:1
-
8我污染的树叶餐具[J].我们爱科学,2016,0(19).
-
9夏周磊.论白色污染的治理[J].科技信息,2009(16):355-355. 被引量:2
-
10本刊编辑部,西皮流水,榴梿.换房换出来的住地游[J].环境,2006(8):6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