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移动走向融合 FMC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无线电》
2006年第7期3-6,共4页
China Radio
同被引文献7
-
1刘玉山.宽带接入网技术综述[J].电视工程,2005(1):52-55. 被引量:1
-
2杜增.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施工中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J].安徽电力,2005,22(2):23-27. 被引量:2
-
3宋洋.浅谈家庭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资讯,2006,4(9):110-110. 被引量:5
-
4赵宏,熊登科,张里琪.谈谈光纤到户[J].中国有线电视,2006(13):1293-1295. 被引量:3
-
5马润斌.多重业务的宽带承载[J].中兴通讯技术,2006,12(4):34-37. 被引量:1
-
6[10]Clint Smith.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
7李莉.浅析宽带网络接入技术[J].郑铁科技,2005,0(2):30-32. 被引量:1
-
1董允凯.FMC的关键起步[J].数码世界(A),2006,5(11A):18-19.
-
2包东智.FMC发展现状及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多媒体通信,2006(7):33-35.
-
3包东智.FMC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J].中国新通信,2006,8(17):79-82.
-
4董允凯.FMC的关键起步——固网与小灵通的融合[J].数码世界,2006,0(11):18-19.
-
5刘哲.固定移动融合技术[J].互联网天地,2005(10):45-45.
-
6鹿光,罗国明,刘尧.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9(3):39-41. 被引量:4
-
7融合的端到端方案推进IMS商用[J].通信世界,2009(27):19-19.
-
8刘扬,董留强.运营商网络间互通演进趋势浅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5(1):75-79. 被引量:4
-
9易小波(编译).设备融合的好处[J].现代通信,2006(11):45-49.
-
10FMC及其含义[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