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6年第8期33-33,共1页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陈书通.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6(9):21-26. 被引量:17
-
2齐志新,陈文颖.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18(6):8-16. 被引量:176
-
3余甫功.我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分析——以广东作为案例[J].学术研究,2007(2):74-79. 被引量:25
-
4王海建.经济结构变动与能源需求的投入产出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5).
-
5魏一鸣,范英.中国能源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6余甫功.第一经济大省何以成为第一能源节约大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7-10.
-
7Edenhofer O. , Jaeger. C. C.. Power Shifts: The Dynamics of Energy Efficiency[J]. Energy Economics, 1998, (20).
-
8Jenne C. A. , Cattell R. K.. Structure Change and Energy Efficiency in Industry [ J ]. Energy Economics, 1983, (5).
-
9Farla J. , Cuelenaerell R. , Blok K.. Energy Efficiency and Structure Change in the Nethelands, 1980 - 1990[J]. Energy Economics, 1998, (20).
-
10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国家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上)[z].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23.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兰静,秦开大.云南省能源结构变化与能源效率实证研究[J].化工进展,2010,29(S1):34-39. 被引量:1
-
2谭忠富,张金良.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43-49. 被引量:40
-
3李峻,张晟,邓仕杰.能源效率研究综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33-37. 被引量:4
-
4李峻,华文英,张晟.能源结构效率与技术效率争论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36-39. 被引量:1
-
5田志勇,刘丙午,霍灵瑜.能源消费结构对单位GDP能耗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1(1):44-48. 被引量:1
-
6姜磊.基于面板协整理论的广东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1):31-34. 被引量:4
-
7余甫功.学习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4):11-14.
-
8黄国徽,梅林海.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研究——基于DPSIR模型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28(2):113-115. 被引量:2
-
9陈双莲.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222-227. 被引量:3
-
10刘悦.绿色能源转型和城镇化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J].中国能源,2014,36(7):13-18. 被引量:6
-
1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J].节能与环保,2006(8):1-1.
-
2王立波.坚定信心 保供促优[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09(3):5-5.
-
3国家重点推广节能技术报告(一)[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8(10):48-49.
-
4千家企业节能行动5年有望节约1亿t标煤[J].有色冶金节能,2006,23(3):54-54.
-
5煤炭行业两项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J].中国煤炭,2011,37(1):8-8. 被引量:1
-
6发改委推广节能技术涉及有色金属等行业[J].中国粉体工业,2010(6):28-29.
-
7周银才.石油石化大企业融入区域经济势在必行[J].中国石化,2007(6):22-23.
-
8PLC与石化是否同处战略机遇期?[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2010(1):24-25.
-
9政策法规[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6(2):65-65.
-
10简讯[J].建筑机械,2007(01S):4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