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针灸临床的经络辨证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体表局部经络穴位反应的俞穴过敏压痛、淫痒、酸楚、麻木、隐疹、皮丘、皮下结节等经络变异现象,都与疾病证候有关。作为针灸临床的经络辨证,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具有指导针灸临床诊断、治疗的现实意义。“经络所通,主治所在”。力求针灸刺激量对疾病证候的相适应,得气则补,得气则泻,是针灸临床的诊治规律。在于掌握病机,明确部位,施用手法,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用医药方式进行临床针灸治疗具有实践意义。但离开了切循经络信息反应变异现象的客观指征,就失去了经络指导针灸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必需象外科手术一样,有手术指征,才能升华为科学理论医学。但愿继往开来,把针灸学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出处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8期1440-1441,共2页 Study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3

  • 1赵百孝.论针灸“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J].中国针灸,2005,25(6):433-435. 被引量:39
  • 2李云香.谈谈眼针[J].中医函授通讯,1986(12):806-807.
  • 3彭静山.杏林回顾50年[J].云南中医杂志,1981(5):33-34.
  • 4马瑞林,杨元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95例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杂志,1981(5):33-34.
  • 5马瑞林,李眉,李群芳.单刺法治疗小儿面瘫及理论探讨[C]//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1987:36.
  • 6马瑞林.运用马丹阳“担”、“截”法临床体会[J].中医函授通讯,1987(3):42-43.
  • 7朱风云.经穴声信息传导的实验研[J].辽宁中医杂志,1984(1):34-39.
  • 8王品山.痛经证治[J].中医杂志,1988(9):4-8.
  • 9王山而.老骥伏枥 献身岐黄——记著名老中医彭静山[J].家庭中医药,1995,0(3):5-7. 被引量:2
  • 10刘陆伟,陈以国.古代“三才观”对针灸学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0,25(2):209-21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