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者
徐燕秋
何玉宏
机构地区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8期102-105,共4页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杨多贵,周志田,陈劭锋.
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J]
.上海经济研究,2005,17(4):6-12.
被引量:13
2
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2
杨多贵 周志田.中国和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003.12..
3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委员会.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总体思路的若干建议[R].,2004.8..
4
吴忠观.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237.
5
联合国开发计划暑(UNDP).199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6
世界银行.1995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7
PaulHawken 王乃粒译.自然资本论[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8
莱斯特·R·布朗 佟亮译.世界现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9
梁言顺.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
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
1
2
>
共引文献
12
1
毕倩倩.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S1):115-117.
被引量:1
2
刘颖梅.
对构建生态邵阳的思考[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58-61.
3
林红梅.
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3):113-117.
被引量:8
4
徐云峰,李国平.
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4):98-100.
被引量:1
5
矫学成,王贵林,邱传毅.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38-339.
6
黄敏.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215-215.
被引量:3
7
吴珺.
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解读[J]
.长白学刊,2014(6):20-23.
被引量:3
8
许尔君.
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J]
.宝鸡社会科学,2013,0(2):16-19.
9
胡媛柯.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J]
.环境与发展,2018,30(1):224-225.
被引量:1
10
韩彬,倪依克.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我国山地民族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20,42(3):15-20.
被引量:2
<
1
2
>
同被引文献
15
1
宁小莉,赵明.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4):117-123.
被引量:7
2
俞可平.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4):4-5.
被引量:391
3
方世南.
从生态政治学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政治学研究,2005(2):41-48.
被引量:24
4
马洪宝.
生态文明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9-62.
被引量:4
5
张桥飞,秦迪.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
.当代生态农业,2006,15(1):5-8.
被引量:15
6
李波,杨明.
生态立省与生态文明建设刍议[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50-54.
被引量:2
7
王继强.
走生态文明之路 构建和谐社会[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3):12-14.
被引量:2
8
李良美.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
.理论参考,2006(12):23-25.
被引量:15
9
卓越,赵蕾.
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3):106-111.
被引量:72
10
胡伯项,胡文,孔祥宁.
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生态文明视角[J]
.社会主义研究,2007(3):53-55.
被引量:29
<
1
2
>
引证文献
6
1
杨雅琳,王丽,陈秀丽.
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创新[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22(3):41-43.
2
白美云,李宏.
对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2-14.
被引量:3
3
郭凯峰,周婷,戴晓伟.
生态文明在中国城镇发展中的效能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5):120-121.
被引量:4
4
文列.
论生态问题对当前中国政治的影响[J]
.西安社会科学,2011,29(3):42-44.
被引量:2
5
李雪.
地方政府之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以杭锦后旗为例[J]
.商情,2015,0(24):315-315.
6
张芙华.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7):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陈志飞,张健.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科教导刊,2023(27):117-120.
2
邵超峰,鞠美庭,赵琼,陈书雪.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路探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29(2):44-47.
被引量:20
3
李桂珍.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现实意义[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8):16-18.
被引量:2
4
王孔雀.
生态文明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8):4-6.
被引量:6
5
郭凯峰.
观音岩水库移民安置规划与社会、经济、生态关系协调研究——以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丙海安置点为例[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6):42-46.
被引量:2
6
周芳.
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2):6-8.
被引量:2
7
黄自伟.
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及发展思路探究[J]
.现代园艺,2012,35(12):17-17.
被引量:7
8
许尔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基于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理念[J]
.当代经济,2013,30(9):8-11.
被引量:1
9
许尔君.
美丽中国视域下以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2):3-8.
10
王萌.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应然性探论[J]
.理论导刊,2013(8):66-69.
被引量:3
1
胡锦涛论和谐社会六大特征[J]
.政协天地,2005,0(4):4-4.
2
宋戈.
公民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
.新长征,2007(10):48-49.
3
尹学朋.
生态文明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向度[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5):27-29.
4
黄贵滨.
档案工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28(2):115-119.
5
陈力丹.
论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红旗文稿,2005(16):14-16.
被引量:2
6
尹学朋.
生态文明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向度[J]
.农场经济管理,2008(6):16-17.
7
周建华.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6(12):4-6.
8
三中全会《决议》的六个新看点[J]
.领导决策信息,2003,0(40):3-3.
9
萨仁珠日嘎.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23-24.
10
杨东铭.
以自然为基础:审视科学发展观的新维度[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32-35.
<
1
2
>
兰州学刊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李峻岭
周彩存
孙建立
许玲
张力
石远凯
郝学志
吴一龙
支修益
相关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
上海市肺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
相关主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耐药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