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即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和为贵,兼容并包,重权威和传统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而消极影响则是束缚人的创新思想,扼杀学生的创新才能,削弱学生的竞争意识。
作者
张思锋
张文学
机构地区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3-46,共4页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研究生
创新教育
伦理道德
社会责任感
竞争意识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7
1
覃遵祥.
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及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1999,19(12):27-30.
被引量:2
2
陈棣沐.
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与当代中国文化的精髓[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19(2):47-48.
被引量:2
3
陆熙.
授之以渔——左铁镛院士谈研究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研究生,2002(1):27-28.
被引量:9
4
陈始发.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宽容[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55-56.
被引量:2
5
钟长.
程朱学派的德育方法论——中国德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三[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3):54-56.
被引量:2
6
刘庆乐.
中国传统专制主义理论之演进及其终结[J]
.云南社会科学,2004(3):93-97.
被引量:4
7
王志捷.
哲学、宗教与中国文化精神——兼论中国人信仰的历史特点[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1):61-6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1]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03.
2
[3]叶小文.多角度看社会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3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74.
4
.《孟子·尽心上》[M].,..
5
.《论语·为政》[M].,..
6
.《论语·八佾》[M].,..
7
王夫之.读通鉴论[M].,..
8
.《论语·学而》[M].,..
9
.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0
.朱子语类[M].,..
共引文献
12
1
李桂丽,陈瑾.
理工院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与学生软实力培养策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S1):288-290.
被引量:2
2
张思锋,张文学.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80-86.
被引量:3
3
林莉,王云贵.
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定位思考[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5):496-497.
被引量:2
4
王义保.
近年来国内专制主义理论研究述论[J]
.学术论坛,2006,29(10):57-60.
被引量:2
5
边国英.
科研过程、科研能力以及科研训练的特征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08(5):22-25.
被引量:47
6
王倩.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67-69.
被引量:6
7
乐国林,陈春花.
两部企业宪法蕴含的中国本土管理元素探析——基于鞍钢宪法和华为基本法的研究[J]
.管理学报,2011,8(11):1575-1582.
被引量:7
8
张燕.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影响的解读[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1-8.
9
刘红宁,朱卫丰,章新友,柯瑜,吴江峰.
基于项目驱动的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4):74-76.
被引量:3
10
章新友,吴江峰,王劭华,黄慧.
基于“求强实践”模式的中医药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1515-151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6
1
宋瑞斌.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J]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1):169-171.
被引量:11
2
刘晓梅.
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86-88.
被引量:29
3
王凤梯.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比较谈创新教育[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2(4):47-50.
被引量:2
4
吴向阳,丁勇.
对“完全学分制”的认识与思考[J]
.高校教育管理,2003(4):13-15.
被引量:19
5
张万红.
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25-28.
被引量:39
6
王伟.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
.江苏高教,2004(6):124-125.
被引量:43
7
张青玉.
浅谈高校实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1):91-92.
被引量:5
8
王琪华,卢显良.
创新教育与研究生培养[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2):95-98.
被引量:19
9
张思锋,张文学.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80-86.
被引量:3
10
王寿春.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7):14-16.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4
1
程卡,陈屹,晏凌.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影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5):105-108.
2
于凌云.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西方教育比较[J]
.管理观察,2009(8):139-140.
3
姜爱莉,王长海,周革非,孙利芹.
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3):79-82.
被引量:11
4
刘向.
基于传统文化视野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149-152.
被引量:1
5
刘友金,刘莉君.
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湖南科技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47-49.
被引量:5
6
池岩峰.
传统文化对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阻滞力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63-65.
7
曹未.
基于传统文化视野的军校后勤管理策略的研究[J]
.管理观察,2010(27):100-100.
8
马玉真,宋方臻,邵海燕.
建模仿真实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86-89.
被引量:6
9
刘元林,吴卫东,刘春生,宋胜伟.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4):17-18.
被引量:11
10
于甜.
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3):109-11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王槐志,张朝斌,唐艺宸,郭诗祥,翟军.
谈外科硕士研究生的全面培养[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52-154.
被引量:4
2
陈立伟,裴蓓.
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0):183-183.
被引量:11
3
涂亚庆,毛育文,杨辉跃.
“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9):56-58.
被引量:17
4
杨文娇,周治金.
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的实证研究--基于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
.高教探索,2011(6):61-66.
被引量:6
5
张健,刘艳霞.
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21-124.
被引量:1
6
马玉真,宋方臻,邵海燕.
建模仿真实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86-89.
被引量:6
7
史建君,张晓波,金立.
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B):74-75.
被引量:4
8
马玉真,董学仁.
高校实践教学的阶梯式协同发展[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33-35.
被引量:3
9
马玉真,董学仁,宋方臻.
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协同教学[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86-88.
被引量:2
10
刘元林,吴卫东,刘春生,宋胜伟.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4):17-18.
被引量:11
1
陈廷双.
还是以“和”为贵——也谈“工具性”与“人文性”[J]
.江苏教育,2007(4):22-23.
2
王以华.
以和为贵——如何着力提升教师的凝聚力[J]
.新课程(中学),2014,0(1):121-121.
3
董泽芳,宋行书.
试析大学文化的一种价值追求[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小学部分),2003(20):38-40.
被引量:5
4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J]
.学前教育研究,2010(4).
5
任勤.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万紫千红总是春——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下),2010(2):82-83.
6
张福圣(供稿).
命题作文“进一步”导写及例文[J]
.作文通讯(高中版),2011(4):54-55.
7
以和为贵做诤友[J]
.初中生之友(青春号)(中),2007,0(11):42-42.
8
曹海涛.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当以“和”为贵[J]
.新校园(上旬刊),2012(4):129-129.
9
陈廷双.
还是以“和”为贵——也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07(2):45-46.
10
叶翠斐.
思想政治课应以“和”为贵[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6):13-1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